共检索到 41 条数据
-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回族武术现状及传承策略研究 2020-06-01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回族武术传承和发展的主要地区,其中孕育了四大著名拳种:杨氏教门拳、何家棍、鱼尾剑张家枪。它们已经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告诉我们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明其具有杰出的价值、突出的代表性,更重要的是它存在着生存的濒危性。文章从它们的传承现状及传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从"一校一拳""数字化保护""段位制推广"等方面对宁夏非遗回族武术的传承策略进行了探讨。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文水县左家拳的发展研究① 2020-06-01
近几年民间武术在我国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很多拳种也渐渐消失,甚至随着民间拳师年龄的逐渐增长,后继无人成为民间武术发展中很大的困扰,本文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左家拳的起源、发展、内容以及传承现状等进行调查,发现左家拳已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习者甚众,但左家拳的传承和发展的意识不够,体系也尚未建立。本文旨在为未来民间武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也让左家拳今后有更好的保护与发展,并可以在非遗保护下更加源远流长,弘扬世界。
-
非遗视角下传统武术保护与体育校本课程特色建设的互动研究 2020-06-01
运用社会学、文化学和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传统武术保护与体育校本课程特色建设的互动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传统武术的文化学基础;探讨传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及非物质遗产视角下传统武术融入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对策等问题。研究认为,传统武术保护与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的融合,需要重视地域传统武术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通过传统武术的法律保障介入,对武术"非遗"传承人进行政策扶植,通过"政府—民间—学校"三方共力,助推传统武术与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的融合发展。
-
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构建——以佛山市为例 2020-06-01
根据列斐伏尔和索亚的空间理论,构建了佛山市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类型,探讨武术非遗的多重存在与现实困境。目前佛山市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生存空间缩减、地位日益边缘化、价值认同错位等问题,据此提出相关建议:重构武术非遗的文化价值和内涵,提升社会认同感,加强传承人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凸显核心技艺和创新传承。
-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推广研究 2020-06-01
一带一路为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开拓了崭新的市场,也为传统武术非遗开辟了新的吸收借鉴渠道。传统武术非遗对于沟通民心,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共识,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意义深远。传统武术非遗在国际化推广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应多途径开展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全面塑造和提升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形象,鼓励传统武术非物质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推广,重视华侨对文化传播的作用,提高国际化推广人才的综合能力。
-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传承发展策略研究 2020-06-0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传承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针对天津市传统武术在非遗申报工作和对已获批项目的保护落实督导机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拳种流失严重,项目挖掘整理和科学研究工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立专门机构领导我市传统武术传承保护工作,进行严格把关和管理,做好非遗武术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审和管理工作,建立完善检查督导机制,落实非遗保护计划,完成保护内容,注重发挥体育专业院校对整理研究工作的作用。
-
基于“非遗”传承机制——诠释传统武术发展之路 2020-06-01
文章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濒危的传统武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高校教师问谈法、概念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对我国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进程进行挖掘整理,进而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武术传承和保护的发展困境和不足。研究结果认为:保护所"认可"的传承人成为保护传统武术的重中之重。据此,研究建议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策略,增进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进一步把非遗中传统武术的保护与传承提到我们的视域范围中。
-
山东传统武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追踪与"原生态"保护综述研究 2020-06-01
目前,山东省共文圣拳、地龙经拳、地功拳、太平拳、水浒拳、八卦掌、黑虎查拳、梅花拳、大洪拳等三十二个省级的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可简称'非遗')项目,五年保护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情况、保护单位的监管及资金的投入情况等等,都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