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4)

共检索到 14 条数据

  • 旅游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 2020-06-01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是旅游院校的责任和使命。本文以桂林旅游学院为案例展开研究,分析旅游、教育、文化三者之间的联系,阐述旅游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重要意义,并针对该校在传承中存在的资金匮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训实验室建设有待完善、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兴趣等问题,从深化校政企合作、打造旅游演艺实景演出、完善专业及课程设置、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提出加强和改进非遗传承的对策,以期实现文化、教育、旅游的协同发展,为旅游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提供借鉴。

  • 试析非遗视域下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推广和传承 2020-06-01

    音乐是民族文化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济水平高速发展、中西方交流日益繁荣的当代,民族音乐的传承和推广受到了空前的关注,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的课题.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入手,分析民族音乐在非遗语境下传承和推广工作的重点,希望可以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 非遗视角下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建议 2020-06-01

    从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至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我国实施,已进入十五个年头,完成了采集的阶段性工作。随着2005年世界非遗项目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和蒙古族长调的成功申遗,到第十二届青歌赛"原生态"唱法的惊艳亮相,"非遗"一词使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大众的视野中慢慢从陌生转变为熟悉,并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以保护少数民族申遗项目为题的音乐学理论研究,也呈现出日趋活跃、成果丰硕的繁荣景象。另一方面,如同其他非遗项目一样,少数民族音乐在非遗的介入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抢救性保护,但同时在十余年的保护工作的进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拓展传承途径,强化保护内涵;2.拓宽多维视角,探索多层结构;3.问题的存在及解决的方法。本文围绕以上有关少数民族音乐非遗保护理论研究的状况进行展开。

  • 武陵山区民族音乐非遗保护与开发利用分析 2020-06-01

    武陵山区处于我国华南中部,是一个拥有深厚音乐文化底蕴的地区。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武陵山区的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本文首先分析我国民族音乐非遗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意义,其次阐述武陵山区民族音乐非遗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和问题,最后提出具体的实施举措并作出总结。

  • 高校音乐类“非遗”项目静态保护实践——以兰州城市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展馆为例 2020-06-01

    当下,我国民族音乐在静态保护上虽然已经做得不错,特别是一些研究人员和民间组织已经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民族音乐曲谱、曲词、乐器等,对散落在民间的民族音乐资源进行了积极的抢救,从而实现了民族音乐在静态上的保护,但是这种保护也还有做得不够的地方,尤其是没有形成在全国有影响里的数字库建设和博物馆建设。甘肃有55个民

  • 留下历史存照 助力雄安腾飞——雄安新区音乐类“非遗”系列考察摄录研究工作回溯 2020-06-01

    2017年4月1日国家决定在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设立雄安新区,这一地域即将迎来沧桑巨变。为了给巨变之前这一地域的传统文化样貌留下历史存照,为文化雄安的建设理清本土文化资源存量,我们京津冀学者联合考察团队会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河北大学出版社、保定市“非遗”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对雄安新区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普查,并对音乐类非遗项目进行了系列考察摄录和研究。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