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 条数据
-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模式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古老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传承、创新和积累的华丽瑰宝。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规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行为就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试图概括描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内容,分析我国非遗保护的现状及法律保护模式,进一步提出对非遗保护法律模式的完善建议。惟其如此,我们才能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提供基础,才能更好地在社会公众中培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和精神。
-
羌笛演奏艺术的传承及法律保护 2020-06-01
2006年5月20日,四川省茂县申报的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编号Ⅱ—38。羌笛是中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作为中国传承久远的传统乐器,羌笛的演奏及制作技艺有悠久的历史价值。本文主要论述羌笛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如何适应当代生活,以及羌笛演奏艺术在当代的保护和传承困境,最后讨论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不足和未来发展,以期我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未来实现长远持续健康的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道路。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及保护对策 2020-06-01
我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5000年来优秀的文化传承,也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继承上。我国为了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非遗保护项目的合理发展。然而,随着当前经济一体化和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的趋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程随之受到了限制和冲击。因此,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实际性的解决,这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意义非凡。
-
制度风险的法律维度:突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瓶颈 2020-06-01
以风险理论审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行法律制度,根据风险产生根源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风险会表现为制度运转失灵风险、制度功能偏差风险和公平性缺失风险。化解制度风险,形成制度风险的维度,不可基于同一个标准,而是需要在大的框架之下论及制度风险的法律管控,需要有针对性地创构“建立私权,善用公权”的多元法律控制体系,并在体系内引入技术规制,创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权”,推动民间习惯法与法律制度、公法与私法的互动式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对策探析 2020-06-01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完善法律制度、拓宽知识产权范围的立法层面,从引入“判例”制度、公益诉讼制度的司法层面,从重视对传承人的保护、加强宣传教育的实践层面,构建起了较为完备有效的非遗法律保护体系,供业内人士参考。
-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正式实施 2020-06-01
6月1日,北京市非遗保护的重要里程碑《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北京市首部关于非遗保护的法律法规,为推动具有北京特色的非遗保护工作可持续开展,奠定了坚实、科学的法律保障基础,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形成共同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条例》强化了调査和保存制度,完善了分类保护措施,并要求政府结合节庆、庙会、国际交往等活动宣传展示非遗,合理利用历史建筑、工业遗址等为非遗提供传播场所等
-
谈高校非遗课程如何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完善研究 2020-06-01
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并不是很健全,本文从高校非遗课程的设置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如何完善做出专业性的分析和有针对性的完善探究,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真正的有法可依,有法可寻,对我国现阶段正在流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保护。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以国家首批非遗胡集书会的实际运用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历史动态中幸存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反映出某些社会阶段的价值取向和主流社会群体的精神追求。伴随着工业革命热潮的来袭和人们精神欲望的扩张,随即产生非物质文化逐渐脱离当今时代人们价值追求的现象。胡集书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相同的现状,保护隐藏着衰落的现实,而法律层面保护是一重要举措,此文意在探究现状背后的原因,结合现有措施,完善法律保护下的胡集书会发展脉络,寻求宏观保护下个体发展的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