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43 条数据
-
浙东唐诗之路非遗空间布局及活态传承研究——建立发展潜力评估矩阵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入,结合当下非遗项目在传承保护中所呈现出的问题及现状,探究非遗活态传承的新方向.本研究以波士顿矩阵为模型,基于浙东唐诗之路关键五地非遗项目的创新性与生存现状,建立其发展评估体系,为浙东唐诗之路非遗的活态传承建设提供思路,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理标志保护与产业发展 ——以云南省大理州为例 2020-06-01
以云南省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为切入点,对其非遗地理标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得出相关结论,以期对该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业及旅游融合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该州政府应从地理标志知识普及、重视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凝聚行业相关人员、加大资助力度层面着手,推动非遗产业的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地理标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有着重要作用,地理标志产品可以助力旅游产业发展。
-
浅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产业中的发展特征 2020-06-01
非遗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支撑.当前还要充分的尊重非遗资源的地方性、稀缺性、差异性等特征,从"符号消费"的理念出发,最大限度的赋予非遗产品表征性和象征性,引导社会对非遗项目产品产生文化认同,采用生产性保护、创益性开发和现代化的利用方式,实现我国非遗元素与新型文化产业开发模式相结合
-
非遗视角下蒙医药法律保护路径研究 2020-06-01
蒙医学作为蒙古民族原创性的医学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国际公约还是国内立法,都对蒙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如何从非遗视角寻求蒙医药保护路径,该研究将从数据库、非遗名录、蒙医药传承人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
基于儿童意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分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的内容有传统的表演艺术、民俗节庆活动、民间工艺技能等,这些形式都是经过了世世代代的传承所积淀下来的表现方式,代表的是传统艺术中的精华和祖先的智慧.近些年来在我国大大小小的地区,都已经展开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运动,各地的教育机构也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完全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并未建立.究竟谁才是非遗保护的主导者和传承者,本文将基于儿童意识来进行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分析,加强少年的对传统历史的认知,促进其成为历史的传承者.
-
非遗视角下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以云南省为例 2020-06-01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产生与发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演变,当人类从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和情绪的原始社会到通过民间民族舞蹈来表现人类内心状态的现代社会,以非遗的视角去审视看待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我们应该科学理性地看待它,民族民间舞蹈代表着各个民族的精华和民族文化灵魂,又包含着所处时代的时间烙印。该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下以云南省为例,结合云南省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和现状对它的保护和传承分析并提出建议。
-
精准扶贫战略下湘西竹编品牌创建策略研究——以湘西保靖县比耳村“本顺竹艺合作社”为例 2020-06-01
湖南湘西竹编为省级非物质遗产,其中,保靖比耳镇“本顺竹艺合作社”为湘西竹编代表性的经营与文化传承组织。合作社经营者姚元飞具有较强的品牌意识与传承竹编文化的信仰。在“精准扶贫”的战略下,保靖县各级管理部门引导合作社,注册“本顺”品牌,对接湘潭大学艺术学院进行协同创新。本文为学院与“本顺竹艺”扶贫对接合作的初期成果。望能推动合作社品牌化进程,并为湘西竹编非遗产品的品牌化提供前期示范性案例。
-
南京绒花的现代设计创新研究 2020-06-01
南京绒花是用天然蚕丝制作而成的传统手工艺品,以装饰品形式出现,用于礼仪事项、民俗节事以及日常生活中。由于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成本较高等原因,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近年来发展形势却不容乐观。梳理南京绒花的发展过程、款式及设计、制作工艺,并通过当代设计及审美语境,从设计方法着手,将传统元素活化,为传承并弘扬非遗文化提供可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