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43)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43)

共检索到 2843 条数据

  •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浅谈电影《百鸟朝凤》 2020-06-01

    在文化强国背景下,我国开始愈加重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但目前非遗在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电影《百鸟朝凤》通过唢呐艺术讲述了两代唢呐匠人的悲欢离合,在这部电影中也折射出非遗在传承过程中的问题:一方面是现代人缺少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很少有年轻人来学习,使其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很多年轻人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提不起兴趣,更对匠心精神没有深刻的理解,导致非遗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 2020-06-0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存在的落后低效等问题.应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传承的规模化、活态化、科学化优势,通过"校、政、地"三方协同、推动民族非遗与教育互惠共生,实现可持续化传承和发展.

  • 大运河作为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位基因的思考 2020-06-01

    天津是一座因运河而生的城市,大运河不仅催生了天津开放、包容、多元的文化品格,同时也孕育了天津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的非遗文化。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发展、传播与大运河的历史变迁有着天然的、必然的联系,大运河无可争议地成为天津非遗文化产生与发展的本位基因,也为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开拓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由此,归复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和发展的本位基因,以大运河为天然的链接,借力大运河文化的"流动性"和"包容性",为天津非遗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打开了全新的视角,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通过二者相互借力、深度融合,借势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加强大运河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项文化要素的协同互济,提升天津非遗传播的品质和速率,打通非遗传播的通道,形成天津非遗文化基于本位基因的发扬传承的全新视角与有效方式。

  •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翻译的策略及方法 2020-06-01

    广西有着独特的文化。至目前为止,广西共有5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762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彩,源远流长,民族特色浓郁。本文旨在通过对广西非遗名录的英译策略和方法的分析,促进广西非遗的外宣翻译及对外传播。

  • 非遗类微纪录片创作实践教学改革 2020-06-01

    在党的"十三五"计划中,教育部相关措施强调我国优越历史文化继承和开创性的进步是教育从业者急需解决的现代难题。推进历史文化的继承与进步,特别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和继承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把优越的非遗文化保护好、继承好、发扬好、宣传好是现代社会提高文化软能力强国以及加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道路。继承和守护优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提高人民的文化自信,提高青少年的文化归属感、民族自豪感,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更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本篇文章根据"互联网+"背景,从使用微电影记录的电影表达切入,讨论现代媒体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微电影记录的表述和记叙政策、创新实操和学科教育的改变。

  •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2020-06-01

    安徽省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如何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安徽省经济文化发展至关重要。从2006年开始,安徽省在非遗传承工作上不断发力,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落实非遗保护实施细则,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还是不容乐观。本文主要从资金、创新、产业化、消费这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因素入手,搜集第一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提出建议。

  • 外宣视域下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简介英译研究 2020-06-01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备受世界瞩目。以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简介英译文本为例,搜集、分析整理现有英译文本的翻译问题,并基于外宣翻译原则,从目的语读者角度和中国国情出发,探究专有名词、同形同义词组和抽象性篇章层面的翻译策略,有助于提高非遗简介译文质量,扫除国外读者的阅读认知障碍,提升洛阳城市知名度,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

  • 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探析 2020-06-01

    西部各个少数民族在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民族现代化、城镇化等进程不断加快,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其中传承人保护问题是非遗保护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非遗传承人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保护对策的探讨,阻止民族文化传承断线,实现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利延续,把民族文化的根脉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