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43)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43)

共检索到 2843 条数据

  • 论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传播 2020-06-01

    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子影像技术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非遗的影像传播过程中存在本真性缺失、传播渠道窄、创新型不够等问题。对此,非物质文化机构或组织需要制定好传播的对策,依靠丰富的影像内容来增强用户的粘性,通过拓宽传播渠道来扩大传播效果,并利用VR广告、微视频等新的传播方式来满足用户需求,以期非遗能够更加适应数字化时代下纷繁复杂的媒介环境。

  • 基于衡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20-06-01

    在新时代知识经济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已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需要各方各面的努力,与工匠精神培育有着内在契合点。衡阳有着丰富多样、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求我们在实践探索中提出有效的传承保护策略。文章对非遗传承保护工匠精神培育进行探索,拟在于强化衡阳非遗传承保护工作高效有序开展,让衡阳非遗更好地绽放时代光芒。

  • 阜阳地区非遗文化的数字化展示和传承——以安徽省界首地区"界首彩陶"为研究个案 2020-06-01

    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形式多为言语或行动传授.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依靠数字信息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然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上世纪末开启"世界的记忆"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该项目的设立标志着非遗保护数字化进程正式开启.在非遗保护数字化过程中,我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大量工作者深入民间,扎根田野,通过加工、整理与研究,让许多濒临消失的文化借助先进的信息科技得以传承.

  • 县级文化馆如何做好非遗保护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传承价值,而文化馆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文化馆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优势出发,分析了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的现状,并提出了几点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的具体措施。

  • 文化自信下都江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0-06-01

    都江堰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历史悠久,传承并发展非遗文化对我们建立文化自信有着特殊且重大的作用。充分挖掘并利用非遗文化,在活态传承非遗文化的过程中借助非遗文化的魅力重新唤起广大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自信。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们的精神生活日益贫瘠,非物质文化正逐渐被遗忘。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支撑。本论文以都江堰市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其传承与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 非遗在现代社会的保护与传承 ——以山西徐沟背铁棍为例 2020-06-01

    清徐徐沟背铁棍作为一项山西的民间表演艺术,于2007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清徐背铁棍的发展传承受到严重的冲击.文章立足于当代语境,力求通过对山西非遗 ——徐沟背铁棍的个案分析,创新其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方式,探究非遗在当今社会的发展.

  • 走向公众:口述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领域的作用 2020-06-01

    近年来,随着口述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成熟化,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在新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口述史的应用可谓是引发了一场革命,它不仅为非遗研究与保护保存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将丰富的非遗技艺推向公众,为非遗发展受到社会公共关注搭建了桥梁。重视口述史在非遗研究与保护领域的作用,将有助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进一步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2020-06-0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起步较晚,在传承人保护制度的规定上没有良好的贴合现今的社会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也造成了传承人认定制度存在不足、权益保护程度低、退出模式存在不足等问题。基于对上述问题和现实情况的考量,应及时采取完善认定模式、创设濒危非遗传承人抢救机制、保障对传承人的有效扶持、完善传承人制度的退出机制等对策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