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43)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43)

共检索到 2843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与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研究综述(下) 2020-06-01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研究述评,广大民众及所在社区、一般意义上的传承人、由官方认定的代表性传承人共同构成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其中,代表性传承人多为行业精英,在相关人群、社区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非遗传承的核心力量,更是非遗在传承过程中保障其较高技艺文化水准的关键依凭。

  • 独立学院传承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2020-06-01

    一、传承现状分析(一)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青岛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拥有诸多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包括民间文学、传统戏剧、音乐、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国家级的有:胶州秧歌、崂山民间故事、茂腔等;省级的有:即墨大欧鸟笼制作技艺、宗家庄木版年画等;市级的有:胶州民歌、平度草编工艺等。青岛非遗保

  • 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研究 2020-06-01

    本文主要是对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生态环境,传承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营造非遗的适应生态环境是非遗传承、保护的重要基础。大力倡导和传播传统文化,培养和积累非遗的广大受众,是扩展非遗生存空间的有效方法

  • 重视“非遗”文化传承 引导形成扶贫产业 2020-06-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云南大学在帮扶"四县一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工作中,注重把精准扶贫与基层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高校文化资源,在"双一流"建设和"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支持下,努力推进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从"非遗传承"到"文化扶贫"再到"产业扶贫"的一体化。

  • 山西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以独立学院为例 2020-06-01

    在时代的发展中,现代文化和生活方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非常大,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的境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物质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传承,在发展中传承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无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消失了。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非常迫切的。山西高校的非遗教育还在起步阶段,还需要探索即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需求,又适合高校教育要求的教育培养形式。

  • 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开发的策略与途径——以内蒙古为例 2020-06-01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成为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新载体。本文对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进行分析,就非遗的文创产品开发策略与途径提出几点思考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中的传承与发展——以新繁棕编在西南石油大学中的传承与发展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精神与人类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传承保护非遗文化是保护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传承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重要举措.非遗传承保护进入主流的高等教育,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和优势,创新非遗传承保护途径,提高非遗传承保护水平.国家级非遗新繁棕编在西南石油大学传承保护模式所做的实践探索工作,为解决非遗传承保护的瓶颈问题开拓了新思路,为高校文化育人拓展了新载体,并能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为非遗传承保护以及高校文化育人提供案例借鉴和理论启示.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述评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下来的重要财富,是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非遗的保护对丰富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自信、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具有独特的作用。基于近十年我国涉及非遗保护的有关研究,从理论、应用两个维度开展研究,理论方面主要涵盖概念探析、特征分析、价值分析等内容,而应用方面包括传承机制研究、法律保护探讨以及非遗旅游开发研究等。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的梳理,提出研究展望,以期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