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75 条数据
-
运用区块链技术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探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中重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与传统文化遗产具有明显不同具有独特性,如非遗档案收集率低、非遗申请重复、档案造假等。因此,传统文化档案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非遗档案的管理,本次探究分析运用区块连接技术管理非遗文化档案效果分析。
-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保护中的政府参与──以湖北省恩施市为例 2020-06-01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基础产业,包括文遗旅游、文创周边、曲艺演出等,是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发扬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由来已久,但在长期发展中仍然出现诸多问题,一是政府把握非遗产业发展整体方向职能履行不足,二是过于侧重经济效益的非遗产业"去非遗化"现象。在湖北省恩施市的非遗产业化过程中,当地政府需因地制宜订立单行保护条例,制订科学发展规划,完善非遗产业化转化机制,并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行政奖惩制度,公法与私法联动共同监督产业化进程,最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目标。
-
新媒体多元化形式下的非遗数字化保护探析 2020-06-01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保障社会精神文明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越来越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越来越复杂。然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一条科学发展道路,即通过新媒体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具有明显的可行性,它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有利于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民化的目标。基于此,本文将着重探究新媒体环境下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的开展现状及其创新发展途径。
-
基于FH R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决策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在开发旅游资源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在保护非遗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追求经济效益。该文以凤阳县和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调研搜集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启发规则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进行研究,运用模型计算对比分析,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博湖县乌图阿热勒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 2020-06-01
本文以博湖县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乌图阿热勒村为个案,考察当地蒙古族牧民继承下来的民俗文化的生存现状、存在形式为研究对象,探讨和研究非物质文化现象中存在的问题.从带有共同性和典型性的从事"非遗"现象入手,讨论由此带出的传承和保护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不限于某一传统手工技艺,它带有相当的普遍性,要解决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生的负面作用和破坏力,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关注
-
新时代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法律保障机制的建构 2020-06-01
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法律保护机制对广西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却面临着传承人法律概念、地位界定不明、源生族群的特殊权利关注不足、非遗传承开发利用制度不完善、非遗传承权益救济措施缺位等问题。在借鉴日本、巴拿马等国家非遗保护经验基础上,可从非遗保护责任制度及救济措施、发挥民间组织作用、源生族群特殊权利保护等方面着手寻求突破。
-
基于天津大运河沿线“非遗” 文化保护与活化设计的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20-06-01
大运河作为天津历史意义上的"母亲河",孕育了丰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因大运河而生、依大运河而兴,天津城市的形成、演变,与大运河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挖掘保护、传承创新运河及其"非遗"文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水平艺术设计人才梯队和体系建设,将会成为实现运河文化复兴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
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校园文化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0-06-01
近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虽然引起了人们关注的热潮,但是对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非常丰富,也因此给它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在近几年出台不少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号召对非遗保护的重视.本文将通过定群法、比较研究法、观察法等多种方式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小学校园的具体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