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75 条数据
-
聊城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融入 ——以龙灯、伞棒舞为例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新生概念不断地进入人们的视线,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强的重视,世界范围内更是掀起了研究和申报"非遗"的热潮。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有着多方面重要价值,是我们无形的精神财富,是滋养中华民族灵魂的根脉。然而,随着现代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传统的文化日益受到了威胁,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消失的危险。"传承聊城民间舞蹈,打造本土教育特色"是近几年来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一直遵循的教学模式。如何让富有聊城当地文化特色的民间舞蹈进入舞蹈专业的课堂教学,如何让聊城地区的民间舞蹈得到传播,一直是我们在探索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
面向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 2020-06-01
文章通过对黄河沿线9省的代表性图书馆在保护和传播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黄河非遗")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对黄河非遗的重视度不够、馆藏资源建设方式单一和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提出重视各地方黄河非遗文献的收集、加强馆藏非遗文献特色数据库建设、增加黄河非遗馆藏资源建设的新形式等对策,并进一步具体确定黄河非遗相关文创产品开发与发展目标,以使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其在保护和传播黄河非遗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我国黄河非遗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宣传,为我国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播提供可供借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研究综述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展示出一个民族文明发展背后的璀璨文化基因。现阶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非遗),已经启动"抢救式"保护工作,旨在保护文化的根脉。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研究综述。
-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浅谈 2020-06-01
数字化传播是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是大势所趋.非遗传播者应顺应趋势,利用互联网传播思维打造非遗文化的价值网络.
-
文化会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影响力研究 2020-06-01
文化会展的核心价值就是通过会展平台展示文化在非遗中的魅力,并利用会展的影响力来实现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本文从文化会展的视角阐释了会展的基本功能及影响因素,进而叙述了非遗文化活态保护中存在的不足。文化会展的载体为非遗文化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借助会展的影响力、集聚力、信息资源、传播媒介等拓展了非遗文化的文化内涵,强化了非遗文化的影响力,通过宣传、推广等途径多渠道对非遗文化进行活态保护。(下文中的非遗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
-
以步骤拆分来传承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汴京灯笼张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由来已久,本文针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进行分析,以汴京灯笼张为例,提出一种解决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的可行方法——步骤拆分,在尽量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与艺术价值的同时,降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难度,为非遗产业化和面向大众传播奠定基础。
-
广州市从化区非遗项目“掷彩门”的保护传承策略 2020-06-01
掷彩门是广州市从化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源于明末清初,在从化境内的村野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近年来,它面临着自身魅力(相对)衰减、通行范围受限、参与人群狭小等现实困境。为此,应该形成共识,营造非遗传承的良好氛围;深入研究,走出各自为政的困境;不断推进,彰显文化活力与魅力。
-
非遗文化与非遗类儿童交互产品设计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类特殊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审美和经济价值。如何更好得保护这份遗产并使其传承下去,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制作非遗类儿童交互产品,使儿童从小就接触非遗的文化体验。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儿童类非遗交互产品也许会成为一条将非遗文化推广传承和儿童寓教于乐相结合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