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875 条数据
-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现状研究的调查报告 2020-06-01
数据库作为信息资源系统整合的核心和基础,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的保护和保存。本文通过对比国内与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现状,并以西藏自治区非遗数据库为例,总结出国内现阶段非遗数字化中的不足,从中找出我国非遗数据库发展的突破口。
-
文旅融合背景下夏河县非遗旅游产品创新探索 2020-06-01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以及开发文旅产品的市场潜力,对夏河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符合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从文旅融合的视角,根据夏河文化遗产的资源品质、遗产地的地域独特性,结合旅游消费需求,分析、探讨活化利用这些非遗资源进行旅游产品创新的可行路径,以期实现当地非遗资源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
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研究报告 2020-06-01
泸州非遗资源丰富,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近年来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学术研究逐步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初见成效,泸州非遗"活态传承之路"也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在对泸州非遗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的总体思路:以政府为主导,以产教融合为基础,以成果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以项目为依托,开展"六个一工程",启动"非遗+"战略,非遗与文创、旅游等产业联动发展,促进泸州非遗科学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
-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调查研究* 2020-06-01
文章针对广西国家级、区级、市级、县级等不同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现状,开展实地调查,对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议在"个人认定"的同时,建立"团体认定""群体认定"模式;逐步建立个人申报+社区群体推荐+非遗专员调查研究+文旅主定管部门评审、公示、审定、认定的机制;建立传承人普查备案登记制度。
-
民俗活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 ——以广府庙会为例 2020-06-01
民俗活动本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项目的一大类别,应更好地履行其公共文化服务职责,成功的民俗活动能够对当地的非遗保护工作起到全面推动作用.本文以广府庙会实践为例,试论民俗活动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
-
高校艺术设计学科开设“非遗”相关课程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民族融合性、生活实用性、艺术表现性。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开设"非遗"课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训练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良好地继承和发扬了"非遗"传统文化精神。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设置"非遗"课程体系、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开展文化讲座活动、构建"非遗"文化智库、打造高校"非遗"专业教师及学者团队等方面,对艺术设计学科与"非遗"课程的有机融合,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
京杭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机制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存在一种天然紧密的互动关联关系,是京杭运河非遗保护和旅游开发产业合作共进的基础和必然联系,旅游开发为京杭运河非遗保护的有序传承和有力保护提供了支撑。但是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若对京杭运河非遗保护不当,过度开发,会导致京杭运河非遗保护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蕴涵受到破坏。
-
基于洛阳宫灯文化元素的现代灯具设计 2020-06-01
中华上下五千年,华夏劳动人民的智慧、技艺、活动等文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传承下来。洛阳宫灯作为洛阳地区的"非遗"代表,应得到大力的保护与传承。结合"洛锦"系列灯具设计的实践创作,从对洛阳宫灯文化元素的提炼、设计要素的考量,到设计表达的展现,系统地叙述了创意与设计的全过程,展示了如何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与现代设计融合创新,丰富灯具设计的表现手法,促进了"非遗"的传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