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87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875)

共检索到 2875 条数据

  • 北京西城非遗展示中心将升级 2020-06-01

    已对外开放10年的北京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将于今年进行升级改造,拟改建为集“演”“展”“传”“记”“阅”五个功能为一体的西城区非遗剧院。据悉,改造后的西城区非遗剧院不仅将设有茶馆形式的非遗小剧场,通过展陈、展览的形式对西城区非遗资源,特别是围绕表演类项目进行全方位展示。

  • 非遗进校园 2020-06-01

    断层中衔接需持续拓展与普及,长期打磨才能“手艺到家”自从2005年国务院第一次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始,我国已建立起从县级、省市级、再到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截止2017年底,通过审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达到1300多项。近年来,许多学校将本地非遗文化引入校本课程,聘请校外专家、民间艺人到校授课,“非遗进校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进步。

  • 性别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无形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来源于“Nonphysical cultural heritage”。关于非遗概念的起源,往往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非遗概念可以追溯到两个起点:来源于日本的“无形文化财”概念,[1]和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建议(1989)》中对“民俗(传统的大众文化)”概念的界定有关。

  • 首届民间文学类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班结业仪式在三峡大学举行 2020-06-01

    2018年11月22日,"首届民间文学类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班"结业仪式在三峡大学举行。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处长岳青、三峡大学党委常委李红、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驻会副会长鄢维新、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清和、湖北省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黄树清、湖北省武汉市文化局非遗处处长王建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商业推广+全民参与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近年来,非遗在各个领域都变成了高频调。然而,现实中极少有人能清晰地解释出非遗的准确含义,而是普遍模糊地认为非遗是一种古老技艺或传统文化习俗,这种技艺或习谷若不加以保护和传承,极有可能失传或消失,因此,非遗保护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除了各地丰富的论坛、会议、宣传,我国在立法层面也在持续发力,不断完善非遗法律保护。

  • 东莞要建非遗“城际联盟” 2020-06-01

    前不久,2018年广东省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结会议召开。会议决定创建“东莞非遗墟市泛湾区城际联盟”,联合香港、澳门等大湾区城市,共同推动非遗文化传承。

  • 北京着力加大非遗扶持力度 2020-06-01

    近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闭幕。会议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其中值得—提的是,条例中规定境外组织或个人可依照有关规定在京进行"非遗”调查,鼓励民众和其他组织合理利用"非遗”资源开发文化产品和服务。

  • 文化资讯(5月16日——5月31日) 2020-06-01

    1.山东济南举办“非遗+教育”融合工程教学展演5月18日,山东省济南市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工程教学成果展演展示活动在当地举办。活动由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主办,济南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活动现场,济南市11所中小学的学生带来了济南剪纸、济南结艺、烙画艺术、社火脸谱、龙山黑陶制作技艺等非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