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1 条数据
-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问题与对策 2020-06-01
进入 21世纪之后,全国各地均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甘肃省也积极响应号召,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构建数字化保护模式,精心设置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不可忽视的是,甘肃省非遗数字化保护管理工作比东部城市起步晚,目前依然存在多种问题,主要问题包括数字化管理体系须待健全,数字化建设内容重复,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力度不足等,本文将在简述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综合探讨解决对策。
-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问题与对策 2020-06-0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已经成为非遗保护的有效措施。本文分析了甘肃省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现状、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加强甘肃省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对策建议。甘肃省在非遗数字化保护方面还有待加强,对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应成为甘肃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契机。
-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异及旅游开发模式探究 2020-06-01
运用定量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异,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结构、区域分布、区位商和时序空间分布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县(区)级别结构、传统手工技艺和民俗项目类型为主;②甘肃省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化程度不一,形成"三团两轴"的空间分布;③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序空间格局上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陇中东黄土高原文化板块;④非遗资源密集区为定西市和甘南州,而旅游资源密集区为天水市和酒泉市,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不协调,可对甘肃省不同类型的非遗资源采用主导模式和辅助模式进行旅游开发。
-
甘肃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 2020-06-01
在甘肃体育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甘肃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将充分发挥"旅游+体育"产业的联动作用;积极探索甘肃当前体育非遗资源旅游化生存模式,旨在有效促进甘肃体育非遗的有效保护与传承,推进甘肃省"旅游+体育"产业的协同可持续发展。
-
甘肃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 2020-06-01
在甘肃体育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甘肃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将充分发挥"旅游+体育"产业的联动作用;积极探索甘肃当前体育非遗资源旅游化生存模式,旨在有效促进甘肃体育非遗的有效保护与传承,推进甘肃省"旅游+体育"产业的协同可持续发展。
-
千古秦腔薪火相传 陇中大地名家荟萃——西北五省区非遗传统戏剧(秦腔)会演圆满落幕 2020-06-01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展示西北五省区非遗秦腔戏剧艺术传承发展的优秀成果,同时探索以非遗资源带动旅游市场、以旅游市场提升非遗可见度的规律,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大力支持下,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定西市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支持的"庆祝
-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以甘肃省为例 2020-06-01
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评价是将其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根据甘肃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构建评价模型,并挑选甘肃省具有代表性的体育非遗旅游资源,运用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科学评价。结果显示,甘肃省级别较高的体育非遗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酒泉、张掖、甘南地区,这些地区是自然人文旅游地、少数民族文化体验地、宗教历史圣地,对旅游者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充分利用这些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对级别较高的体育非遗资源进行科学保护与利用,将推动地区体育遗产与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
二渠村的云阳板 2020-06-01
陇西云阳板是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也是甘肃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陇西云阳板的活态生存依托于当地的民间信仰,其载体是陇西"四月八庙会"的朝山祭祀仪式,云阳板是整个朝山会祭祀中最核心、最具有观赏性的表演,至今仍保留了部分传统的表演套路,并在活态仪式中代代相传,但其传承、发展、保护同样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以云阳板为切入点,呈现与分析云阳板的发生发展现状,亦是在探索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现状,深化非遗研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