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 条数据
-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流变 2020-06-01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代化的流变中被迫开始改变。旗袍、汉字书法、民间故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与时代一同进步的同时,也吸纳现代化的因子,逐渐形成现代化的意识,并具有现代化的某些特征。非遗的现代化流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审美特征的现代化和传播方式的现代化。
-
皮影戏进社区“非遗”文化显魅力 2020-06-0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是一种不能生搬硬套的“活”文化,它承载着历史记忆,延续着文化血脉。现代社会,有些“非遗”正在悄无声息地落寞,那么如何更好地传承“非遗”?如何让“非遗”走进社区居民的生活呢
-
“带进去”“带出来”相结合,搭建精准扶贫平台 2020-06-0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品种齐全、覆盖面广,遍布各民族、各地区。同时,不同种类非遗资源极富地方差异和民族特色,生产方式、创作形式灵活多样。因此,非遗资源在拉动就业,助力精准扶贫,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共同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纺联")召开第二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新闻发布会,部署相关工作,并由副会长孙淮滨带队赴云南调研,考察当地纺织非遗传承及精准扶贫情况。记者就此专访了孙淮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