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93 条数据
-
乡村文化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呈现 2020-06-01
当代乡村,非遗的融进推进了乡村文化运行机制的完善,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苏与崛起,已成为乡村文化的重要支柱;乡村文化建设运行机制的建构,离不开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非遗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的融合与互补,为完善乡村文化建设运行机制注入强劲活力。非遗的氤氲与乡村文化形态的多元呈现,促使非遗元素与乡村观念文化、公共文化、产业文化、审美文化形成深度的融合。通过非遗的深耕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展拓,即通过非遗品牌打造与文化生态环境的营建、非遗平台建构与文化精英人才的培育、非遗经营运作与文化市场机制的完善、非遗活力传承与文化振兴策略的坚守等方面的努力,非遗的价值方能得到更充分的呈现。
-
国内 2020-06-01
2021.01.01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首次对外开放2021年元旦,历时四年建设、布展,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开始试运行,免费向观众开放。西藏非遗博物馆将"和而共美、慈而共享、华而共妙、匠而共艺、乐而共悦、健而共威"六大主题贯穿于九个非遗大项中,并分19个展区展出了藏文历算、藏医药、唐卡、藏纸、藏香、藏戏等50余项适合博物馆静态展出的国家级非遗项目。
-
桂滇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模式——基于文化生态空间保护的视角 2020-06-01
文化生态空间是桂滇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特定环境空间,加强对文化生态空间的保护,是实现特色村寨体育非遗活态传承的重点。文章运用文化生态理论、生态学理论及场域理论对基于文化生态空间保护的桂滇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非遗活态传承模式开展探讨,并提出模式具体实施的对策建议:建立文化生态空间信息系统、确立文化生态安全识别标准、完善文化生态保护动力系统、构建文化生态保护监管机制。
-
基于生态翻译理论的布洛陀介绍文本英译研究① 2020-06-01
布洛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敢壮山地方传统民间文学,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主要以生态翻译理论为指导理念,结合广西非遗介绍文本翻译现状及不足,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出发,对布洛陀介绍文本的英译进行分析,探讨译文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以期为广西非遗介绍文本翻译提供参考。
-
绵阳市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 2020-06-01
分析了绵阳市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级别和类型结构、总体区域分布、乡镇区域分布以及河流分布的空间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因素、人文环境等多种因素对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对绵阳市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
市场为王: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黄梅调电影生态衍变与启示 2020-06-0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黄梅调电影对黄梅戏的产业化开发是非遗资源市场化运用的较早尝试,它具有除市场外其他介入元素较少和市场发展形态较为成熟等特点,是研究文化市场和非遗产业生态关联的极佳范本。"市场"对香港黄梅调电影的内外部生态及互动均产生重要影响,其繁荣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该顺应市场与媒介变化;遵循市场规律能有效激活非遗文化产业的内外部生态系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该加深市场介入程度。
-
广东省粤剧粤曲文化(荔湾)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思路浅析 2020-06-01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单个项目保护基础上的进阶举措,通过国家级、省级文化生态区创建,夯实非遗发展土壤,打通非遗项目之间孤立保护的弊端,进行整体性保护的重要政策.2019年,荔湾区创建广东省粤剧粤曲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获得广东省文化厅的批复同意.笔者结合全程参与本次省级文化生态区创建工作的心得体会,从创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目标定位、整体性保护、政府主导作用等方面,阐述荔湾区创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思路和经验.
-
文化生态保护机制在贵州民族手工技艺类非遗传承中的意义 2020-06-01
贵州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在这些独具异彩的民族文化生态中,彰显着民族文化迥然不同的活力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实践,使贵州文化生态的价值不断被人们所认识。文化生态保护机制,体现了非遗要在其生存语境中传承的理念,它可以使贵州民族手工技艺类非遗得到整体性保护和集中展示,并获得文化生态方面的立法保护,促进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民族手工技艺传承的完整性、有机性和应用性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