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3)

共检索到 13 条数据

  • 新媒体背景下影视剧对非遗传播的影响 2020-06-01

    最近几年热播的大部分电视剧都融合了非遗的元素,在电视剧本身内容的基础上,又融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保留了原来的欣赏性,还让观众了解到更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在影视剧的推动下,以现代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走进来千家万户的大门,同时也为非遗的传播提供了更多新的途径。

  • 温州民歌《对鸟》演唱版本比较及其传播与传承 ——从“原生态”到新媒体形式 2020-06-01

    温州民歌《对鸟》以乐清方言为载体,经历了诞生、发展、创新、与新媒体结合等各个阶段,产生了"原生态"、男女声对唱舞台表演、依托电影/电视剧的、依托微电影的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演唱版本,并在音乐风格、演唱特点、传播路径与传承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嬗变,是原生态民歌成功传播与传承的典范。在当今新媒体时代,它也表现出来一些新的传播/传承方式与特点。其中较突出的是,它结合"微电影"这一新媒体形式,很好地对"非遗"进行了宣传,这也为今后鼓词音乐等温州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带来了启发和参考。

  • 市场为王: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黄梅调电影生态衍变与启示 2020-06-0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黄梅调电影对黄梅戏的产业化开发是非遗资源市场化运用的较早尝试,它具有除市场外其他介入元素较少和市场发展形态较为成熟等特点,是研究文化市场和非遗产业生态关联的极佳范本。"市场"对香港黄梅调电影的内外部生态及互动均产生重要影响,其繁荣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该顺应市场与媒介变化;遵循市场规律能有效激活非遗文化产业的内外部生态系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该加深市场介入程度。

  • 粤剧“触电”激发新时代文化火花——访广东粤剧院粤剧电影制作方与主演 2020-06-01

    粤剧电影是粤语电影吸纳、展示粤剧艺术的特殊类型,自20世纪30年代兴起以来,就与粤剧舞台艺术相互辉映、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粤剧电影经历了上世纪的盛衰,迎来24世纪的再度复苏。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嫁接其他艺术形态,尤其是2009年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非遗”保护的文化政策下,21世纪的粤剧电影走上了融合新媒介、探索创新的求变之路。

  • 国家级“非遗”广东汉剧再上银幕 2020-06-01

    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广东省文联等出品的广东汉剧戏曲电影《蝴蝶梦》日前开机。这是继《白门柳》后,广东汉剧这项国家级“非遗”在新时期再一次被搬上银幕。广东汉剧旧称“外江戏”“乱弹”,是皮黄声腔剧种的分支,用中州官话演唱,至今已有约300年历史,是广东三大剧种之一,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