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67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业务培训中现代设计的应用和表现力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中国的重要角色,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无法被模仿的灿烂的文化瑰宝,而专业的非遗业务培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这个“快餐文化”和“洋文化”充斥的时代下,我们老祖宗的艺术和文化该如何最大化的完整保留下来并不被时代忘记呢?那么,本文从非遗业务培训的现状中,单独研究到现代设计在非遗保护培训中的应用和带来的表现力。
-
地方高校非遗教育保护意识的服务模式研究 2020-06-01
现如今,现代化特点成为中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表现形式,现在的中国无论在各方面都在向西方国家靠近,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迷失中国特色。并且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与传承,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威胁,甚至被破坏。因此地方高校作为新一代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基地,需要肩负起提高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服务职业,本文主要分析对于教育保护意识现状,进行校内与校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提出地方高校非遗教育保护意识的服务模式,以便为地方高校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实践提供学术参考的服务模式。
-
传承人视角下的民俗学研究 2020-06-01
传承人视角下的民俗学研究关注民俗的创造主体,意在从"人"的维度来理解民俗。民俗由民众创造,民俗最终的归宿同样是民众所生活的日常世界,这一过程中,传承人不仅是民俗的创造者,也是普通民众感知、接触具体民俗事象的桥梁,以传承人的个人生活史为镜子,可以窥见广阔的民俗生活内涵。传承人在文化传播与承继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传承人保护一直以来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非遗传承人不仅是非物
-
非遗视角下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2020-06-01
现如今,我国社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表现的非常重视,已经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与精力。因此,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在展开课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起来,充分考虑相关设计。高校艺术设计类课堂教学必须打破原本教学方式的束缚,采用先进的教学观念,并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如此才可以让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本文对非遗视角下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式传播路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被誉为历史社会的“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影”,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新时代,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和关注文化多样性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非遗”保护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
信息技术背景下传统扎蜡染艺术的“融合、创新”教学研究 2020-06-01
扎蜡染是我国西南部少数民族的特色手工艺,其图案精致美观,肌理原始质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是,传统扎蜡染手工艺品因为生产周期长、市场价格高、易褪色等问题,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大多数只是作为工艺品或旅游纪念品使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扎蜡染图案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创新设计,焕发扎蜡染艺术美感;可以将扎蜡染民族特色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相融和,设计现代"民族风"服饰;可以对扎蜡染手工艺进行保护性教学,通过扎蜡染网络课程,为非遗文化传统手工艺资源的挖掘保存和创新发展搭建了平台,达到推广传播非遗传统文化的目的。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稿约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是由浙江师范大学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全力打造的学术交流平台。《集刊》立足浙江,面向全国,长期关注非遗领域发展动态,既重视非遗理论研究,亦重视个案和田野调查。《集刊》自2008年以来已出版11期,刊发了一系列观点鲜明、见解独特的文章,在学界已有一定影响。
-
柒牌非遗项目结题报告会及新项目评审会 2020-06-01
2018年7月7日上午,由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与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基金第七批项目结题报告会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柒牌基金是国内第一家由民营企业捐资,针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工作设立的专项基金,迄今已十年,共计支持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的88个非遗项目(其中重点项目5个、一般项目75个、招标项目8个)开展学术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