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1)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1)

共检索到 11 条数据

  • 如何提升古代书画临摹复制技艺水平和应用价值 2020-06-01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古代书画人工临摹复制技艺不仅为文物复制了诸多摹本,延续了文物的生命,对传统绘画的传承、研究和学习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开展该非遗项目的传承工作时,应该以日常临摹任务为中心,加强科技辅助、课题研究、技艺成果的输出和转化、人才培养等多个环节,从而全面提升古代书画临摹复制技艺水平和应用价值,这也是"学术故宫"和"活力故宫"的具体践行。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科技融合的展示设计探究 2020-06-0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濒危项目抢救到体系化发展,历经数十年的时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非遗的发展已步入"后非遗"时代,非遗开始逐渐适应利用新型媒介来获取更为广泛而有效的传播与传承方式。通过分析国际上前沿的非遗与科技融合的展示设计案例,探究其在拓展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可持续性动力,并深入探索以非遗为核心主题的跨学科、跨领域的展示设计实践。基于非遗与科技融合的展示设计也将成为"后非遗"时代非遗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

  • 科技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研究 ——以孝感雕花剪纸为例 2020-06-01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时代考验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国家级非遗孝感雕花剪纸保护传承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传承人培养、资金支持、非遗数字化保护及文化旅游开发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驱动下,可以通过科学技术赋予孝感雕花剪纸新的时代内涵,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基于不同呈现类型的非遗与科技融合发展思路 ——以常州非遗为例 2020-06-01

    文章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非物质性”,及其与具有“物质性”的其他类型的文化遗产间的区别与联系。指出非遗发展的传统思路中因为忽略这种区别与联系因而存在局限性。根据非遗的特性,提出可以采用一种新视角来思考其发展问题,即:通过对非遗价值不同呈现形式的分类,有针对性地将其呈现过程与科技融合从而有效地体现其价值,达到继承与发展非遗的目的,并以常州地区的非遗为例,提出了不同呈现类型的非遗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思路。

  • 东固传统造像新科技时代保护困境 2020-06-01

    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非遗保护提供了创新途径和渠道,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开辟了崭新的途径,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空间.但东固传统造像的传承保护却因此迎来了新的挑战,传承保护工作停滞不前

  • 探究古陶技艺传承非遗文化——安徽阜阳北照古陶探究与传承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2020-06-01

    活动背景中国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公元前4 500年至前2 500年的时代。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古陶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技艺正在被世人所淡忘。为传承和弘扬古陶文化,普及陶艺科学知识,我校邀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北照古陶"传承人李俊老师,在和谐路小学成立李俊陶艺工作室。孩子们通过亲自动手体验制作陶艺,探究北照古陶流传至今的原因,从而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

  • 选择中药材种植苗应谨防上当 2021-08-26

    选择中药材种植苗应谨防上当

  • 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表演艺术类)简介 2020-06-01

    由咸宁市社科联审批,与湖北科技学院共建的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表演艺术类),2019年获批为"咸宁市社科联哲学社科基地"。同年签订协议成为湖北科技学院与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共建基地"。基地集科研、教学、创作以及艺术实践于一体,下设鄂南民间音乐舞蹈研究所、鄂南民间乐器工作坊、鄂南非遗传承人传习所、鄂南非遗艺术团四个机构。其中,鄂南民间音乐舞蹈研究所以鄂南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曲艺的田野调查、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鄂南民间乐器工作坊旨在抢救传承嘉鱼呜嘟、崇阳提琴、赤壁脚盆鼓、通山山鼓等地方传统乐器的制作工艺;鄂南非遗传承人传习所旨在推动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进课堂,推进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