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8 条数据
-
舞蹈作品在非遗项目中的具体表现及关系 2020-06-01
江门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外海面为素材创造的非遗舞蹈《思乡面》传递出海外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完美地诠释了舞蹈作品在非遗项目的具体表现及关系。本文从舞蹈动作语言、舞蹈人物形象、舞蹈作品结构三个方面论述舞蹈作品在非遗项目中的具体表现及关系。
-
于都唢呐"公婆吹"的结构分析与演奏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于都(赣州)作为传统文化丰富的宝地,拥有大量的非遗项目.其中唢呐"公婆吹"是当地客家文化中最具群众喜爱的乐器,在赣南地区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基础.其吹奏乐器在制作和表演上都呈现不同的特色,引发众多学者前来探究.巧妙的配合营造出风格各异的音乐,于都唢呐在发展过程中,融合吸收了当地的多种民俗文化精髓,形成演奏形式非常灵活,会根据不同的民间活动进行不同的表演,是当地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唢呐"公婆吹"的结构进行分析,并研究其演奏形式,愿于都唢呐能越吹越响亮,长久的流传下去
-
“非遗”人类学纪录片的叙事研究 2020-06-01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化保护已迫在眉睫。"非遗"人类学纪录片的"非虚构"影像呈现与聚焦"非遗"文化的特性为"非遗"文化影像化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阐释了"非遗"人类学纪录片概念并总结出线性叙事结构、平行叙事结构、"根茎式"叙事结构三种叙事方式。
-
侗族服饰美学特征及传承与创新研究 2020-06-01
民族服饰艺术是我国服饰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服饰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服饰改良与创新是传承非遗文化的主要方式。侗族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侗族服饰别具特色,侗锦更是精美华贵,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文章通过对侗族传统服饰结构的分析及研究,提出在保留其民族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将传统服装的二维平面结构改良为三维立体结构,并创新设计符合时代审美的结构与款式的观点,为我国民族服饰结构改良与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建设思路。
-
“非遗”河南坠子艺术特色及传承保护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坠子作为河南地方戏发展至今,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艺术表现方面,河南坠子的音调、唱腔流派都展露出鲜明的程式化艺术特征。在河南坠子传承的过程中,在新时代也受到了一定冲击,保护这一濒危剧种迫在眉睫。本文将以河南坠子的艺术特征作为研究对象,挖掘其深处的文化魅力,讨论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对“非遗”河南坠子进行传承保护。
-
浅析万载“开口傩”音乐构成 2021-08-26
浅析万载“开口傩”音乐构成
-
基于非遗名录统计分析的山东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020-06-01
为了更好地促进山东省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本文选取山东省161项市级以上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样本,分析其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级别上整体呈现出金字塔结构,类型结构以民间文学类、传统技艺类和民俗类为主;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濒海带状分布特点,且主要分布于烟台、威海、青岛和日照四市的沿海地带;自然地理环境、历史和人类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叠加作用对山东省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构和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针对统计与分析中发现的完整四级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基础数据获取难度大、海岛型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较少、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
印尼巴厘岛非遗保护与旅游利用的二元结构及其启示* 2020-06-01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常被过度商品化、庸俗化,这似乎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现象。然而,印尼巴厘人在利用传统歌舞、宗教仪式、手工技艺等“非遗”旅游资源过程中,却能够很好地平衡“神圣与世俗”、“本真与流变”、“局内与局外”、“传统与现代”等诸多二元关系,他们以“文化旅游”为中介,建构“社区参与”和“原生态利用”机制,妥善处理上述二元关系,从而有效地保护、利用、传承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巴厘现象”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