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8 条数据
-
苗族蜡染的创新传承浅议 2020-06-01
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苗族蜡染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苗族蜡染的传承、发展局限于传统应用的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苗族蜡染的传承、发展已经受到严重威胁。文章从传统蜡染技艺和蜡染图案设计两方面对苗族蜡染的传承进行讨论,并提出创新传承方法。
-
苗族蜡染技艺项目研培成效分析 ——以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6-01
苗族蜡染技艺项目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高校,分析其研培项目开展过程,总结研培经验和不足,分析成效,有助于推动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保护,并提供思路和建议。
-
浅析“非遗”新生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诞生于农耕社会的生产劳作,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让“非遗”的生存土壤不复从前,所以需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在当今社会找到一条合适的发展之路。属于“非遗”的蜡染技艺同样也面临着发展困境,以有“蜡染之乡”美誉的凤凰县为例,分析当地蜡染名人作为,期以对蜡染发展有所助益。
-
贵州蜡染的发展现状研究 2020-06-01
贵州蜡染自宋代传入后被各民族广泛使用,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蜡染发展至今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保留实用功能类、单纯审美功能类和文类,各类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国家"非遗"的认定和政府的支持基础上,贵州蜡染还需要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
非遗保护视域下贵州苗族蜡染技艺传承的问题与策略探析 2020-06-01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族蜡染技艺,它的保护与传承对于手工技艺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方法论体系建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尽管贵州苗族蜡染技艺的传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其传承的过程中依然存在非遗的原真性缺失、传承主体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不足、外界过度干预下造成的"保护性破坏",以及人们的传统文化自信与自觉意识遭受冲击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对贵州苗族蜡染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
同心圆梦试验区 2020-06-01
“以前我只觉得制作苗绣和蜡染都是生活必须,从没想过还能漂洋过海卖到伦敦!”织金县苗族技艺人杨林先说,“电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帮扶模式,让她们这些苗族绣娘在家门口就业增收。“非遗”搭乘“大数据”,“半边天”战贫困显巾帼风采。广州市积极引联广州唯品会,助力毕节市织金县蜡染刺绣创出“电商+非遗+扶贫”的非遗扶贫新经济模式,树立了电商公益的良好标杆模范,为新时代新公
-
信息技术背景下传统扎蜡染艺术的“融合、创新”教学研究 2020-06-01
扎蜡染是我国西南部少数民族的特色手工艺,其图案精致美观,肌理原始质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是,传统扎蜡染手工艺品因为生产周期长、市场价格高、易褪色等问题,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大多数只是作为工艺品或旅游纪念品使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扎蜡染图案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创新设计,焕发扎蜡染艺术美感;可以将扎蜡染民族特色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相融和,设计现代"民族风"服饰;可以对扎蜡染手工艺进行保护性教学,通过扎蜡染网络课程,为非遗文化传统手工艺资源的挖掘保存和创新发展搭建了平台,达到推广传播非遗传统文化的目的。
-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传承 2020-06-01
蜡染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蜡染属于民间美术,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基础。技艺的传承离不开实践。将蜡染技艺引入美术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拓宽蜡染艺术的传承路径,激发“非遗”文化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