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7 条数据
-
泉州高甲戏IP形象开发和衍生品设计研究 2020-06-01
福建泉州高甲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环境下,高甲戏的传承受阻,非遗文化断层。为此,通过对高甲戏传承受阻原因进行分析,概括出高甲戏丑角的IP形象的设计方法,提出衍生品设计思路,让高甲戏借助IP形象走入大众生活,传承闽南文化,希望此举能对民间戏剧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参考。
-
尼西黑陶纹样的衍生品设计 2020-06-01
尼西黑陶是云南历史上的文化结晶,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火与泥的融汇,其装饰纹样更是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有神兽体纹与植物纹等纹样,体现当时人们的信仰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08年尼西黑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些宝贵的传统工艺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面临着落后危机。本文以尼西黑陶纹样衍生品的创新应用为切入点,将具有地域特色的纹样进行再设计,探讨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非遗的过程。文化衍生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的新产物,符合当下潮流的文创衍生品也越来越受到当代人的青睐和市场的欢迎。对现代文创衍生品的设计可以结合尼西黑陶的纹样与带肌理的扁平插画风格进行创作,文化与设计不断在每个行业相互交融,相互碰撞,产生新的火花。
-
论非遗衍生品的“纵横交错”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财富,不仅仅是祖先的智慧,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当前快餐经济的来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受到极大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针对当前经济文化的发展特点进行发展和创新,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找到重新焕发生命力的道路.开展非遗衍生品,一方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找到了生存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了新的内容.非遗衍生品的"纵横交错",不断为其内在的深度奠定基础,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
东莞非遗“茶山公仔”艺术资源及其创新衍生品设计研究 2020-06-01
东莞“茶山公仔”,于2012年被列入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茶山公仔”最早出现于明朝时期,盛行于明末清初至民国初期,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宝贵的艺术资源,深受东莞乃至珠三角地区的民众所喜爱。其艺术资源发掘和传承,该文研究的是怎样将高校可根据教学特点将“茶山公仔”的艺术资源利用创新的设计思维,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创衍生产品,使东莞非遗“茶山公仔”艺术资源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设计——以玻璃工艺为例 2020-06-01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期、健康发展问题,该文通过理解与剖析非遗文化内涵,结合消费者行为学理论,提取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形象符号对产品进行易用、创新设计,将非遗衍生品从以往的观赏品变为现代生活中的日用品,从而以设计驱动消费,使非遗文化能更好地被世人传承下去。该文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玻璃工艺为例,探究现代玻璃创意产品的创新设计,使玻璃艺术在现代经济、时代影响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设计方法研究与分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重要宝藏,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民族自豪感、使命感与责任感有着巨大作用。然而随着全球文明和科技的进步、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自身发展等原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刻不容缓。非遗衍生品作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如何设计出具有价值性、文化性、内涵性的为现代人所接受的非遗衍生品,成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点。本文旨在研究分析非遗衍生品的设计方法,探索非遗文化衍生产品设计的新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和实践性意义。
-
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产业化发展路径 2020-06-01
本文通过对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产业化发展前景的深入分析,分别从全面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内涵、提高非遗文化资源利用,建设美术类非遗文化产业综合性园区、增强非遗文化附加价值,依托不同规模文化节日及文化展览会、提升非遗衍生产品产值,积极借助并运用现代网络平台与资源、扩大衍生品的宣传效果,通过各大高校优质专业人才培养资源、有效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等维度,提出了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旨在能够在有效继承弘扬与保护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拓展其衍生品产业化发展渠道,充分将其资源有效整合,切实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产值。
-
南通蓝染的文创衍生品数字化设计 2020-06-01
江苏南通蓝染是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以南通蓝染为对象,对文创衍生品进行数字化研究,在传统工艺上更好地挖掘其特色,设计出具有传统文化色彩、造型艺术以及更为实用的文创衍生品。在产品中结合数字化的应用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南通蓝染这门工艺,使相关文化衍生品既有量化生产标准,又含传统手工技艺端庄古朴的韵味。以数字化为基础设计的文创产品凭借创造性、艺术性、实用性将非遗更好地传承、创新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