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

共检索到 6 条数据

  • 国产动漫电影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解构 2020-06-01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理念的指引下,近年来中国的动漫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创作了一批以《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为代表的动漫作品,并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收入和观众认可度。而在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核中,有着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踪迹。因此,可以看出非遗与动漫的融合是动漫创作的重要源泉,更是非遗传承的重要路径。

  • 线性文化遗产的空间解构与重构研究 ——以大运河江苏段为例 2020-06-01

    文章以列斐伏尔的"空间实践、空间再现和再现空间"空间三元辩证法对大运河江苏段进行了空间解构与重构,从"空间实践"角度研究其世界遗产区、遗产点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再现"是从政府、开发商两个角度进行揭示,政府为空间生产的规划者、协调者,开发商进一步推进了空间的更新演变;"再现空间"则从沿岸居民和旅游者两方面进行剖析,大运河江苏段开发需要保护沿岸居民的利益,同时,旅游者作为大运河江苏段空间的使用者,可以对旅游区进行空间生产。利用空间三维辩证法对大运河江苏段的空间生产机制进行解析,突出大运河江苏段"千年运河江苏原点"的精神符号,以期改善并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抑制遗产地空间商业化氛围,使居民生活空间置换的现象得到改善。

  • 正祀与民间信仰的“非遗”化:对民间信仰两种文化整合战略的比较 2020-06-01

    中国在历史上曾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有影响的民间神灵列入正祀体系,对民间信仰进行整合,借此实现大传统对小传统的吸纳,实现文化的正统化和大传统的地方化。民国之后,民间信仰处于不受重视或抑制的状态。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些有影响的庙会祭典被列入其中。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民间信仰提供了新的合法化途径。与正祀体系不同的是,民间信仰的"非遗"化强调的是民间信仰的地方性和特异性。因此,民间信仰的"非遗"化战略在整合文化的同时,还表现出不容忽视的潜在的解构功能。

  • 正祀与民间信仰的“非遗”化:对民间信仰两种文化整合战略的比较 2020-06-01

    中国在历史上曾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有影响的民间神灵列入正祀体系,对民间信仰进行整合,借此实现大传统对小传统的吸纳,实现文化的正统化和大传统的地方化。民国之后,民间信仰处于不受重视或抑制的状态。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些有影响的庙会祭典被列入其中。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民间信仰提供了新的合法化途径。与正祀体系不同的是,民间信仰的“非遗”化强调的是民间信仰的地方性和特异性。因此,民间信仰的“非遗”化战略在整合文化的同时,还表现出不容忽视的潜在的解构功能。

  • 线性文化遗产的空间解构与重构研究——以大运河江苏段为例本刊声明 2020-06-01

    文章以列斐伏尔的“空间实践、空间再现和再现空间”空间三元辩证法对大运河江苏段进行了空间解构与重构,从“空间实践”角度研究其世界遗产区、遗产点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再现”是从政府、开发商两个角度进行揭示,政府为空间生产的规划者、协调者,开发商进一步推进了空间的更新演变;“再现空间”则从沿岸居民和旅游者两方面进行剖析,大运河江苏段开发需要保护沿岸居民的利益,同时,旅游者作为大运河江苏段空间的使用者,可以对旅游区进行空间生产。利用空间三维辩证法对大运河江苏段的空间生产机制进行解析,突出大运河江苏段“千年运河江苏原点”的精神符号,以期改善并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抑制遗产地空间商业化氛围,使居民生活空间置换的现象得到改善。

  • 基于CMF的非遗工艺美术类技艺的传承创新及开发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我国非遗的传承、融合与创新是我国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工艺美术不复往日辉煌,通过科学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是对其进行保护的手段之一。对非遗工艺美术来说,通过对其色彩—材料—表面处理进行分析解构,并数字化记录下来,不但能实现对其视觉特性进行保护,更重要的是,这些元素也可以作为设计灵感,启发新一代非遗传承人的艺术创作,或通过更多业界人士在功能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过程中,实现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起到对非遗工艺美术类技艺更广泛的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