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6)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6)

共检索到 26 条数据

  • 非遗聚起来 文化传下去 2020-06-01

    以多彩贵州品牌为依托、非遗为内涵、创意为灵魂、产业为支撑,多彩贵州风景眼文创园通过非遗展示,文化创意孵化、研发和学习等,促进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利用。“如果您想感受贵州建筑、民族服饰、银饰、傩文化,请往左边走;如果您想学蜡画、染布、剪纸,请往右边走……”5月26日,在多彩贵州风景眼文创园非遗博览馆内,讲解员正引导一批前来参加2019数博会的浙江游客体验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文化旅游中的利用研究 2020-06-01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其在文化旅游中的价值所在。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对现存的“非遗 + 文旅”项目进行考察,并从博物馆、景区、民族村寨等地查找案例,归纳出“非遗 + 文旅”模式的优越性,将非遗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不仅有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更能促使游客参与到非遗文化、技艺的体验中,扩大旅游景点的知名度。

  • 贵州思南花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0-06-01

    思南花灯作为国家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600多年的历史,但是就当前的思南花灯传承现状来看,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基于此,主要剖析了思南花灯目前存在的困境,分别有后备人才不足、政府部门不够重视以及忽略文化品牌发展,然后给出了思南花灯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别有建设和发展研究队伍、政府发挥导向作用、利用新媒体发展文化品牌,以期为思南花灯的传承与再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案例支持,真正促进我国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建设.

  • 贵州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研究 2020-06-01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及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贵州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贵州武术非遗尚未建立起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四级项目保护名录和传承人保护体系,受外出打工或创业的影响,传承群体趋向老龄化。虽已将大部分武术非遗项目融入学校,但长期坚持练习的参与群体较少,流传区域主要在项目起源地传承,苗族武术流传区域最为广泛,贵州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开展了许多竞赛表演活动,武术非遗项目技艺水平提升效果明显,有关文献典籍整理的相关工作开展较好。在国家的重视下贵州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 艺术管理模式下贵州布依小打音乐的传承发展研究 2020-06-01

    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从不同角度向世人展示着贵州各民族的发展历史、文化心理、伦理道德、审美意识以及图腾崇拜等。受到人才稀缺、缺乏宣传等影响,极大限制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基于此,本文先简单介绍了贵州非遗文化的艺术特点,以"布依小打音乐"为例阐述其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推动布依小打音乐传承发展的艺术管理策略。试图通过艺术管理的模式加强对非遗文化宣传、管理与发展。

  •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字化时代的创新性转型研究——以傩戏为例 2020-06-01

    贵州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在急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如何有效的保护贵州非遗的传承和发展,逐步改变传统的口授心记的方法,使贵州非遗文化在数字化时代能够迅速传播并突显贵州民间、民族、民俗文化的价值,文章通过对分析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提出非遗数字化的价值和意义,并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为例,论述了数字化在贵州非物质文化发展、传承中的作用。

  • 贵州非遗保护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分析 2020-06-01

    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活力得以强化,进一步助推贵州文化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选择及时加大非遗传承保护和文化旅游规划发展的融合力度,显得势在必行。由此,本文将客观阐述贵州省非遗保护的实际状况、贵州文化旅游和非遗保护融合性发展的潜力,而后探讨日后进行贵州非遗保护、文化旅游交织协调性发展的有效措施。

  • 贵州蜡染的发展现状研究 2020-06-01

    贵州蜡染自宋代传入后被各民族广泛使用,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蜡染发展至今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保留实用功能类、单纯审美功能类和文类,各类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国家"非遗"的认定和政府的支持基础上,贵州蜡染还需要更好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