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15 条数据
-
闽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活化利用研究 ——以三明大田板凳龙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原始、最真实、最民族、最鲜活的遗产文化,是旅游资源开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通过活化的途径有效利用旅游资源才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根本、最有效的保护。闽中三明大田的板凳龙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有效活化利用与保护,是本文研究与探索的重点。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视角,以剧场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支撑,探讨非遗活化利用因素,为非遗的保护与开发开拓了新的研究视角,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
基于FH R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决策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在开发旅游资源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在保护非遗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追求经济效益。该文以凤阳县和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调研搜集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启发规则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进行研究,运用模型计算对比分析,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研究“非遗”语境下地方戏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以孝义皮影、木偶、碗碗腔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和地区历史文化的见证,做好非遗保护,对传承文化血脉、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以孝义皮影、木偶、碗碗腔为例,针对地方戏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做简单的论述,提出保护与传承的方法。通过增强保护意识,整合社会资源与力量,加大传承人的培养,增强对地方戏曲资源的保护,促进地方戏曲现代化发展,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凝聚文化力量。
-
面向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 2020-06-01
文章通过对黄河沿线9省的代表性图书馆在保护和传播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黄河非遗")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对黄河非遗的重视度不够、馆藏资源建设方式单一和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提出重视各地方黄河非遗文献的收集、加强馆藏非遗文献特色数据库建设、增加黄河非遗馆藏资源建设的新形式等对策,并进一步具体确定黄河非遗相关文创产品开发与发展目标,以使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其在保护和传播黄河非遗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我国黄河非遗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宣传,为我国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播提供可供借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
粤港澳大湾区粤剧非遗信息资源多馆协同发展探讨* 2020-06-01
粤剧是岭南文化的瑰宝,也是粤港澳及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的纽带之一。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粤剧非遗信息资源研究的概况,在调查粤港澳大湾区粤剧非遗信息资源收藏与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从资源收藏区域分布、文献类型、获取途径、管理模式、载体形态等方面进行分析,建议采取从顶层设计大湾区粤剧非遗信息资源协同发展总体框架、制定统一的数字化标准,创新资源呈现的技术手段、建立民间征集与出版的激励机制、加强版权保护等策略来促进大湾区粤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协同发展。
-
大运河(扬州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2020-06-01
大运河(扬州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数量丰富,但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仍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传习人青黄不接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进行调查,厘清扬州市非遗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有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提出对非遗传承人的开发和保护的合理建议,促进大运河(扬州段)非遗文化的发展.
-
文旅融合趋势下的非遗资源开发策略 2020-06-01
近年来,上至国家机构改革,下至地方业界转型升级,都在大力推行文旅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开发,在这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原则入手,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模式,提出文旅融合背景下应该如何更好进行非遗文化保护的具体对策,希望可以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
-
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以福建省(市)级图书馆为例 2020-06-01
[目的/意义]旨在为推进公共图书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网上调查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深入了解福建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情况,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推进策略。[结果/结论]提出明确社会定位,发挥自身优势;结合馆情,合理分工;克服非遗局限性,创新工作方式;优化制度与政策;联通读者,"活化"非遗等推进公共图书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