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91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915)

共检索到 2915 条数据

  • 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对外传播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但在保护与对外传播过程中仍然存在分散化、碎片化、条块化等不同程度的问题.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开展实地调研走访,总结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与传播现状,辨析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先进地区非遗保护与传播的先进经验,构建非遗数据库、媒体传播链、智能交互网等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模式,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传全方位、立体化、多样性的对外传播路径

  • 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播研究 2020-06-01

    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困境及实现非遗的动漫化传播的意义,探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播的不足和问题,从加强精神主题分析,科学构建形象谱系,进行审美诉求分析三方面分析了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漫化传播的策略,对于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是一种促进。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设计转译探究 2020-06-01

    目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设计转译的途径。方法从文化传播和创意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视觉化设计之间的关系,结合天津葛沽宝辇会非遗项目,论述用现代视觉设计语言转译非遗传统文化内涵的途径,试图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间寻找一条可行的视觉传播表现之路。结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需要视觉传播手段,可以通过符号化的现代形象、地域性产品包装、交互性传播界面3种设计途径进行转译,这对传承本土的非遗资源与推动国际化视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和弘扬,地方旅游业发展需要文化支撑,如何将二者融合发展,值得研究。本文收集、整理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对其数量、类型、分布等进行分析,并实地调查了湖州旅游发展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现状,提出湖州乡村旅游应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从打造舞台盛宴、创新导游解说、打造非遗属性旅游纪念品三个方面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这样,既可以更好地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可以推动地方旅游文化事业,二者的结合是双赢之举。

  • 茶文化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探索 2020-06-01

    在整个文化自信的今天,我们对内涵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推崇大大提升。而以具体的学科角度来理解和认知"非遗",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上的认同,更重要的是有效传承。但是,如何才能有效构建该学科,这是值得我们深化探索的重要内容。本文拟从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的诸多诉求,从而探究茶文化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机制和实施理念。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频语义标注方法研究 2020-06-01

    【目的/意义】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视频资源难以入库与管理的难题,提出了一种非遗视频资源的管理和语义组织的语义标注方法。【方法/过程】首先对非遗视频采用基于SURF算法和窗口阈值的镜头分割方法,将非遗视频解构成不同颗粒度的逻辑单元;其次构建了非遗视频语义标注的本体模型;最后通过视频语义标注过程,实现领域知识概念与视频资源间的语义关联,赋予视频单元丰富的语义信息。【结果/结论】非遗视频综合语义标注方法可对非遗视频资源实现有效管理,为用户提供结构化、语义化的视频浏览及知识可视化等知识服务,对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文化价值研究——以《满族剪纸》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典型民族地域特色的艺术文化表现,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长河中的智慧结晶,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一直是研究者不断探索的命题。纪录片纪实型的声画结合、模拟再现、科普解说等特点在非遗文化价值的保护和传承中有着显而易见的突出优势。本文以非遗纪录片《满族剪纸》为例尝试分析纪录片的独特手段在非遗文化价值方面的体现。

  • 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手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研究 2020-06-01

    本文深入分析了徐州的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非遗"面临的困境,发现了其后继无人的趋势、产品缺少聚合力、传播途径单一等问题。提出政府与企业、手工业者携手,以市场为源头,将"非遗"与旅游业相结合,建立"非遗"教学平台、"非遗"文化旅游平台、"非遗"体验平台,注重对继承人的培养,以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其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