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91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915)

共检索到 2915 条数据

  • 宝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的优势及几点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本文主要总结了作者从一个群文工作者角度观察到的宝鸡市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独特优势,也提出了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几点思考意见。

  • 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路径探析 2020-06-01

    本文在对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梳理的同时,提出了改善贵州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和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对贵州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和发展工作有所裨益

  • 苏北地区非遗资源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民族性、区域性、公益性、活态性等基本特征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遗留下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苏北地区的非遗资源有着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它们纳入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后,对于传承苏北传统文化、丰富老百姓的文艺生活、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苏北地区实际,分析了当前"非遗"资源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苏北地区非遗资源保护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赋能设计对非遗创新发展的影响——之从风筝魏谈起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保护和传承。非遗有很多种方式,本文以风筝魏在非遗产传承中如何创新这个话题展开的,以非遗的发展现状,风筝魏文化遗产发展为研究背景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通过赋能对非遗整理再创作。在关于如何对非遗创新发展这个话题中,本文以赋能设计生活化,互动化和场景化进分析,并从赋能设计方面在风筝魏项目概念去做一定层次的解析项目应用和项目意义进行进行论述。给风筝魏这项非遗文化赋能,给风筝魏赋予一种积极向上,可以掌控自我的生活态度。使人们可以了解风筝魏这项非遗,并且喜欢这项活动。

  •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发展探究 2020-06-01

    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湖北省地方文化的特征,其传递出来的特有的筚路蓝缕的荆楚精神,影响着一代代荆楚大地儿女.文本从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入手,探讨如何将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数字化保护技术相结合,并借助数字媒体方式将湖北非遗展示与传播,见证湖北现存民间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从而促进民族文化认同与地方文化传承.

  • 商业视域下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0-06-01

    湘西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但随着非遗商业化开发程度加深、传承人老年化等传承现状,湘西非遗正面临文化内涵被淡化、原生态环境被破坏以及受外来文化冲击等传承困境。为促进商业化趋势下,湘西地区非遗更好传承,应从重视传承人培养、丰富传承形式、优化传承路径等方面展开。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小学的传承发展* ——以富宁壮族《坡芽歌书》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先辈在日常生活中保存下来的文化财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它自然的出现并不断变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由于现代文化形式的多元化影响、人口流动的变化和年轻一代的价值取向的转变,越来越少的人了解和喜欢非遗文化知识,非物质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学校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非遗的宣传推广、传承和保护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论文《坡芽歌书》在中小学的传承现状,提出一些非物质文化在中小学传承发展的解决措施及方法,希望以此能让更多的人重视并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中来。

  • 贵州铜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行融合路径 2020-06-01

    随着国家重视度不断提高,研学旅行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发重要,但现行研学旅行存在产品开发内容层次浅等问题。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传承断层、与时代脱节等问题,大批非遗即将走向消亡。将非遗与研学相融合,既能增加研学旅行的文化内涵,弥补研学产品空缺,又能帮助非遗培养传承人、潜在消费市场。本文运用综合分析法、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结合,对铜仁市非遗与研学融合进行调研,找出目前二者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保障机制,且针对铜仁市非遗与研学的特征提出铜仁市非遗与研学三重融合模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研学旅行融合提出一种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