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915 条数据
-
保护与传承 我们在路上 2020-06-01
40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的非遗清单中。每一个文化遗产都是珍贵的,它是一个地区的文化见证,它刻录着历史的足迹。任何事物都在经历着产生、成长、延续、消亡的过程,或许它们正走在消亡的路上,因此保护就变得格外重要,我们可能阻止不了它最后的结局,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让结局晚一点到来。
-
从师承到研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新变化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2020-06-01
伴随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非遗传承的关注,非遗传承的内容与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传承人进高校是近年来针对非遗传承人群的新举措。文章主要以文化部、教育部联合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来探讨新传承方式的可行性与局限性。
-
雄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探析 2020-06-01
雄安新区历史文化久远,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是中华灿烂文明的重要体现,也体现了雄安新区的历史文化传承。随着雄安新区整体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当地的非遗将受到严重的冲击。积极探索长远、有效的保护路径,是推动雄安新区非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
县级职教中心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与实践——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丰宁职教中心传承的研究与实践 2020-06-01
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结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心血,是先辈们赠予我们的丰厚遗产,在我国的发展道路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承德丰宁满足自治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在传承与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丰宁满族自治县在非遗传承人培养和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发挥职校教育优势.从产教结合视角传承.研究与实践对于满族文化传承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提出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丰宁职教中心传承的研究与实践.以促进职校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渗透,促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
文化创意产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 ——基于成都蛋壳画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根据其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量身定制的保护方式。无论是"蜀绣"这一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成为一座城市的城市文化符号之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蛋壳画"这类相对更具地方性与区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对一个城市人们的精神与文化都会产生各自的影响与作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将其与文化创意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升非遗的扩布力度,拓宽非遗的传承之路,而且对非遗本身来说,也是一种活态的保护形式。
-
陶瓷雕塑非遗传承教育的需求与满意度研究 2020-06-01
陶瓷雕塑作为我国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变化与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均有密切的关系。陶瓷雕塑所具有的淳朴、雄浑的艺术风格,极其飘逸、豪放的美学风范,形成了中国艺术世界里独具气质的艺术脉络,至今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之一。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文化政策方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21世纪初全国各地逐渐开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培训工作。本文将从陶瓷雕塑培训出发,使用问卷调查,观察法及访谈法,通过对教育内容的满意程度和需求分析,探究非遗传承教育中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课程影响传承发展的关键要素,以期对今后的非遗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性转化与创新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一个地域文脉的延续,对其活化传承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总结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在保护中创新发展,在发展中加强保护的非遗"活态"保护理念,并指出在现代性转化与创新中,应正确处理非遗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通过搭建非遗数据库平台、拓展非遗传播途径、创新宣传手段和方法、着力强化人才支撑等方法,激发非遗文化的内在活力,使之获得永续的生命力。
-
阳湖拳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非遗”保护的视角 2020-06-01
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为思路,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对阳湖拳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经研究发现,当前阳湖拳的保护与传承发展较为缓慢,诸多因素阻碍了阳湖拳的传播与发展。本研究以武术传播学为思考角度,从三个方面提出阳湖拳的发展对策,旨在为武术非遗项目和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