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91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915)

共检索到 2915 条数据

  •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性文化衍生品创意设计研究 2020-06-01

    以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背景,探究地域性文化衍生品设计为目的。从天津非遗在民众中的认知度与美誉度切入,提取和凝练地域性意象符号,并将其应用于非遗衍生产品创新设计中。在顺应时代需求的同时,延续地方文脉、地脉。以非遗资源利用为基点,提出非遗衍生产品的地域性创新设计方法,并将该方法初步应用于天津非遗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为非遗产业化开发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向。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开发探析 2020-06-01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必要性愈加显现。目前,我国非遗在经济价值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经济规模过小、传承机制不完善、缺少消费者体验、缺乏贸易平台支撑、缺少特色品牌等问题。所以非遗应从发展规模经济、激发传承活力、搭建体验式销售平台、建立跨境电商平台、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大力研究,力图促进就业,使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并举,非遗保护和经济开发并行。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调查与对策研究 2020-06-01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是浙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环节之一。非遗译文质量决定着浙江传统文化是否能有效地实现国际传播。本文分析总结了浙江省非遗外宣英译的现状,并针对目前非遗英语译文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从而为浙江省的特色传统文化走向国际化提供借鉴。

  • 继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保护与利用 2020-06-01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基本理念近年来,我国积极贯彻落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根据我国国情和非遗的发展规律,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非遗保护工作基本方针、原则、理念,并指导了我国非遗保护政策法规、名录体系、传统工艺振兴、抢救性记录、传承人群研培等工作实践。工作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处理好非遗传承和发展的关系,切忌损毁非遗核心价值和表现形式,滥用开发非遗,切忌非遗产业化。基本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

  • 互联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与实践 2020-06-01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将互联网应用到非遗的保护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本文基于信息化时代下,首先分析了"互联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接着探讨了互联网在非遗中的实践方式,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 2020-06-01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一直是我国文化发展中比较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分析了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在新的发展环境和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重点对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开发利用等问题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这其中涉及到如何将非物质文化资源建立起一个专门的资源数据库,如何利用新媒体对非物质文化进行宣传和传播,如何将数字技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发展及非遗与文旅融合发展进程,提高公众的非遗保护意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

  • 表演艺术类遗产在非遗教育中的样态、问题及策略 2020-06-01

    本文以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教育为思想基点,从表演艺术类遗产入手,由表演艺术类遗产在非遗教育中的样态、问题及策略三部分内容进行剖析,探讨小学、中学、大学教育中,如何通过课程衔接、可持续性教育,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寻找新的途径,为表演类遗产融入学校教育寻找对策,并提出方法建议.此外,本文从探讨非遗教育在新时代带给我们的启示中,再次强调了非物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路径研究 ——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6-01

    高等院校是文化和人才的输出地,应号召更多的人加入非遗保护中,使其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时代赋予每个人的使命。通过分析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非遗教育方面的探索,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