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915 条数据
-
左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模式研究* 2020-06-01
本文以广西左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沿革、嬗变轨迹为基本线索,借助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重大契机,借鉴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引入文化生态学理论体系,运用田野调查、深度访谈结合文献的基本方法,对左江流域非遗保护进行系统的研究,在准确把握非遗保护的内生要素和内在逻辑的基础上,从非遗的文化生态特征出发,提出"挖掘—研究—保存—展示—利用"的文化生态保护模式与长效机制,构建生态、经济、政府、社会、市场、居民等参与主体多元化的非遗文化生态保护模式。
-
立足传承保护 走向现代审美——壮剧《牵云崖》排演的美学价值 2020-06-01
2006年6月,壮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戏剧院壮剧团成为壮剧“非遗”的传承基地,壮剧艺术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一个剧种的传承与发展,乃至对一个剧种传承发展的研究,有赖于该剧种一个个富有生命力的戏剧作品,只有在不断的排演创作的“活体”践行中,才有可能真正深化对该剧种本体的认识,走出一条承袭传统、探求新杼、积累经验、固本求新之路。广西戏剧院壮剧团自2006年进
-
基于津沽文化脉络的文创产品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2020-06-01
类比故宫博物院等优秀文创产品产业化发展思路对津沽文化脉络进行文化传承元素的有效梳理,结合产业化发展的活态传承与保护形式,以文创产品设计为研究载体,带动城市文化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间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通过总结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和产业化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不同领域文创产品设计案例。以市场需求定位设计层级,建立在设计层级基础上的产品创新设计理念,从升级保护技术的角度拓展产业化发展思路,结合数字化营销模式,适应现今智能化时代需求。总结了非遗文创产品在层级设计指导下的历史与文化,以及在现代与未来概念下的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方向。进一步带动了天津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良性循环,为天津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创新理念。
-
从民族史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伊玛堪的代表性建构历程 2020-06-01
伊玛堪是综合运用语言叙述与音乐歌唱的赫哲族文学艺术品种,它从一个人口较少民族的文艺传承转而得到大社会对其重要性的认可,先后得益于史诗的归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命名。其史诗体裁的归类论证过程与中国学术界回应"中国人没有史诗"的论断密切关联在一起,成为这一历史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自1980年代以来,赫哲族伊玛堪与众多民族的大量文艺作品经过史诗论证而受到特别重视,并在2000年后分批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过程也是伊玛堪代表性被不同层次地认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它的史诗论证建构了它的强代表性,而成为非遗项目则确立了它的正式代表性。
-
花边,“活”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06-01
当下,国潮热又引起了大家对非遗的关注。走近纺织非遗你会发现,它们是会说话的历史和文化,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民族及地域特色鲜明,纺、染、织、绣、印,像一条锦带,串联起我国传承几千年的文明,展现纺织业的技艺之精。绍兴花边,于2012年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纺织面料品中,花边工艺主要体现在绣花、窗帘、蕾丝等面料中。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只是基础,寻求一条现代人文精神和生活价值的非遗创新之路,才能促使非遗更好地
-
违法性理论视角下文化遗产传承——以“五道古火会”案为例 2020-06-01
刑法规范是一个统合多元价值的调控机制。在法律规则适用过程中,案件审理结果是否以及多大程度达至公正与司法者的价值聚合权衡过程直接相关。从历史角度上而言,"五道古火会"案表征着传统文化价值与现代公共安全价值的冲突与协调难题。从裁判文书分析,"非遗"传承人在本案中被认定构成非法制造爆炸物罪,主要是基于形式违法性论,将形式逻辑和法学概念片面套用于行为的结果。但公正结果只有立足实质违法性,遍历具体行为所涉及的多重法益,有效归结法律体系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才能符合社会公正期待。作为结论,本案行为人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的文化传承行为,在缺乏政府特定规定以及没有违反传统文化行为规范情况下,风险部分应属于法律规范允许的风险行为,整体行为不构成犯罪。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 ——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2020-06-01
湘西州全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部靠北的位置,境内的人口绝大多数都是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除了形成极具民族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外,也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些独特的文化遗产,有一部分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保护,但是有较多的文化遗产没有受到完整的保护,存在着一些问题。近年来,知识产权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从知识产权自身的特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来看,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将湘西州的非遗资源纳入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具备一定的可行性。笔者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产权知识,以一个初学者的身份,探究如何对湘西州内的非遗资源进行更好的保护,以期对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
-
设计驱动下的非遗传承发展与乡村振兴——以龙泉青瓷为例 2020-06-01
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龙泉青瓷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振兴龙泉乡村。文章提出用设计驱动非遗传承发展,借用设计,从制作方法、时代性、地域特征入手。得出了一套设计流程作为参考。该方法可以作为参考,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中,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