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915 条数据
-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探析 --以广州白云火龙民俗文化节为例 2020-06-01
广州白云区的白云火龙民俗文化节近年来一直在成功举办,“舞火龙”已成为白云区独一无二的非遗民俗品牌与文化名片。2018年,白云区“舞火龙”成功入选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本文根据活动的新策划形式与策划内容进行分析与探究,意在更好的探究活态传承形式在数字化背景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效果与方向。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之浅见 2020-06-01
宁阳县历史悠久,自古就是鲁文化中心,拥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5月至今,县域内共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大类共600余项。截至目前,共公布省级非遗项目4项,市级非遗项目49项,县级非遗项目88项。宁阳县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新形势下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必须要引起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重视,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存在的问题非遗保护工作方式比较被动,缺
-
洋弟子拜师:“我在重庆学非遗” 2020-06-01
我在重庆学非遗,邀请外国青年向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拜师学艺。从5月开始,巴南区陆续举办7个非遗项目(接龙吹打、接龙小观梆鼓舞、木洞山歌、姜家舞龙、重庆树叶制作技艺、明三娘面塑、鱼洞乱针绣)22节"非遗"课程。这是一场璀璨夺目的文化盛宴,吸引了众多外国青年前来学艺,为此着迷。"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能够参加学非遗活动,我很幸运!"来自俄罗斯的伊万诺娃是活动的首批参与者,她不仅在启动仪式现场学习了巴南非
-
发挥高校优势 践行非遗保护 2020-06-01
据统计,自2015年5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启动以来,截至2019年3月,全国各参与院校累计已举办各种研培班630期,培训学员26608人次。加上各省开展的延伸培训,研培计划共计覆盖非遗传承人群约9.5万人次。高校是研培计划顺利开展和有效落实的主体,凭借其人才优势、学科优势、地域优势等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继研培计划之后,为提高传统工艺产
-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研究 2020-06-01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料翻译、对外宣传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部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独具特色,加强非遗的外宣英译研究有利于促进陕西与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鉴于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语料的文化异质性、独特性、区域性、活态性特点,译者应在异化、归化理论的指导下有选择地采用音译与直译相结合、直译与注释相结合、音译与注释相结合、意译的翻译方法,以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
摇鼓 2020-06-01
教学设计活动背景:摇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镟玩具中的一种,起源于明朝成化年间的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距今600多年了.民间艺人用废弃的木质下脚料制作出各种动物、植物、花卉等百余种艺术造型,可供孩子玩耍的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造型别致,颜色鲜明,因材立意,因材施艺,令人赞叹.木镟玩具自身对孩子就有着无可比拟的亲和力,再加上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自然深受小学生的喜爱,而现在部分木镟玩具正处于失传的状态.基于摇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摇鼓制作的开设更是对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的弘扬与传承,唤起学生传承、创新非遗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
-
“文旅”结合中的“非遗”价值 ——沄鹤堂旅游商品研发的思考 2020-06-01
随着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关注度的上升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非遗"色彩下的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也成为"文旅"结合的必要条件。金石拓片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河南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可以在文化旅游中彰显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非遗"传承人,根据自身多年来从事文创产品研发的经验,从"文旅融合"角度出发,结合河南省旅游资源的特点,以金石传拓和沄鹤堂为例,就旅游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融合方式及旅游产品的研发提出自己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
2019东莞茶山茶园游会圆满落幕一连六日吸引市民游客30万人次 2020-06-01
美丽湾区幸福游会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系列活动暨2019茶园游会于5月4日在东莞市茶山镇圆满落下帷幕。一连六日,大湾区传统文化大巡游、非遗展演展销体验活动、乡村游、乡村趣味运动会等20余项、近200场次活动精彩轮番上演,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走进群众,展现人民幸福生活,并以此向祖国70华诞献礼。据统计,本届茶园游会共吸引市民游客近3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