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91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915)

共检索到 2915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历史到美学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历史与当下关系连续性的认识,这种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基于活的历史观,把历史从过去的生活经验遗存转化为当代人能够理解、感受、体验的审美意象嵌入当代空间,从而使得非遗文化对当代社会具有活的精神价值。这种转化需要基于非遗保护意识的美学研究,即把美学视域从传统美学所限定的"大传统"中拓展开来,形成"大传统"与"小传统"整合的更大的美学视域。

  • 根深叶茂 源远流长:中国非遗在渥太华 2020-06-01

    中华文化悠久璀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其中的精华。中国非遗正随着无数华人华侨的步伐,走向全球。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中国非遗的许多项目,如舞龙舞狮、腰鼓、书法、武术、戏曲等,已经生根发芽,蓬勃壮大。渥太华的舞龙舞狮队,最早是由已经成立86周年的渥太华洪门民治党体育部创立的。

  • 主持人语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负载着过去的记忆且联系着当下"我们"的认同感而对当下产生了意义,而意义的获得和我们对意义的认知往往需要学理的探讨来提供启迪。本期刊发的三篇文章各具特色,都涉及到非物质化遗产研究中一些重要的原理和命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规律、非遗作为遗产的文化属性以及保护传播方式的当代创新等方面,均能提升我们的认知。《略论明清时期西北民间小戏的传承、传播与"在地化"》一文,以大量的明清时期西北小戏的传承和传播资料分析

  • 非遗对企业品牌建设的价值研究 2020-06-01

    非遗元素与现代产品融合,助力品牌打造更具独特性的产品内容,在消费者心中建立独特化、中国化的品牌形象,培养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忠诚度与积极性。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传承沉淀而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同时也为我国自主品牌建设提供了独特化的品牌标识支持,使我国自主品牌建设拥有了更多的创新元素参考。本文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利用非遗元素来建设品牌形象,将在明确品牌"非遗"元素应用价值的基础上

  • 与非遗相关的数据报告 2020-06-01

    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 《抖音非遗大数据》,抖音3. 《中国互联网用户非遗认知与需求调研报告》,非遗大数据平台、QQ浏览器、中央美术学院联合发布非遗十大门类国家级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目前我国共有1372项非遗项目,共计3145个子项.

  • 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像语义描述研究 2020-06-01

    图像资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针对现有非遗图像资源在呈现和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已有的成熟理论和方法体系,提出一种专门面向非遗图像语义信息的描述方法。基于Panofsky和Shatford的图像学理论模型构建专门面向非遗数字图像的语义描述框架,针对该框架设计一个完整的图像上下文关键词提取流程,并对该流程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和有效性实证研究。实验成功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出语义关键词信息,表明本文的方法在总体上优于现有的著录体系,能带来更高的精准度和召回率。

  • 长江流域民歌非遗代表项目的地理分布* 2020-06-01

    我国政府于2004年8月宣布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十多年的推进,现已先后批准并公布了四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以长江流域298项民歌非遗代表项目为对象,运用分区统计、专题图呈现的方法对长江流域青藏、滇黔、巴蜀、荆楚、吴越五大音乐文化区的民歌代表项目之地理分布进行观察。一则客观呈现研究对象的空间现状,二则为相关部门决策及学界的深度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 如何让非遗“活”起来?——“锦绣中华衣被天下”专题学术研讨会在琼举办 2020-06-01

    南溟吉贝——黎锦主题非遗服饰秀"织山绣水——苗族织染绣主题非遗服饰秀"锦衣御裳——宋锦主题非遗服饰秀"点染华章——影视剧主题非遗服饰秀……随着模特的依次展示,由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与现代服饰设计巧妙融合的众多华服,令观众眼前一亮……3月14日至1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联合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等单位共同举办的"锦绣中华——202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古城精彩呈现,传统非遗与现代时尚碰撞出了闪亮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