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91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915)

共检索到 2915 条数据

  • 关洪芬、杨民作品 2020-06-01

    创作说明:本作品主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竹编工艺为主题设计的系列公益海报。作品以竹编工艺品为创意元素加以创作,辅以文字点明主题。旨在呼吁人们关注非遗文化,传承非遗工艺,更要去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优良文化底蕴。

  • 你中有我 相融相生:浅谈新时代非遗传承与传播 2020-06-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等项目。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强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非遗保护向纵深发展,对传承传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非遗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

  • 李剑:让剪纸拥有更多的粉丝 2020-06-01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不消2分钟,一头栩栩如生的"牛"呈现于眼前,李剑微笑着把"牛"送到记者手中,"今年是牛年,送你一头‘牛’,愿‘牛气冲天’"。中国的剪纸文化源远流长,剪纸艺术更是炉火纯青。时至今日,这一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工艺,也与时俱进,有了更广阔、更自由的时代表达。正如宁夏艺盟文创工作室负责人李剑所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延续,首先要让它"活下去",在尽可能保留核心部分的同时,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才能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的延续与传播。我的工作室做的就是让非遗传承下去。

  • 跨学科视域下的博物馆非遗类展陈——以“云泽芳韵土布展”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新时代博物馆功能的又一重要体现。如何做好非遗事项的展陈,如何通过有形、静态的“物品”呈现非遗无形、活态的“信息”,这是博物馆学与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综合研究的要求与趋势。“云泽芳韵土布展”通过两位女性非遗传承人的手工织布作品来讲述其个人生命故事,更好地呈现“物”与“人”的关联,使观众于观展过程中,不仅能了解非遗技艺,提升非遗保护意识,更能通过对他人生命故事的解读,完成自我生命的观照与思考。此案例可以为更多的博物馆非遗类展陈提供参考。

  • 白族大本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研究 2020-06-01

    白族大本曲(以下简称"大本曲")是流传于白族民间的一种特有的说唱艺术,是宝贵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大本曲仍然深深扎根于白族人民生活之中。在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中,大本曲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大本曲的发展正面临着传承人老龄化和群众基础日渐衰落等种种困境。曲本、手稿、证书、道具、照片、音频和视频等档案材料能够原真地记录大本曲文化遗产,因此建档保护是大本曲非

  • 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活态保护”的思考* 2020-06-01

    笔者以建造醴陵首座公共开放式现代高效无烟柴烧窑为原点,将产、学、研、游、国际陶瓷艺术文化交流等资源整合,集群化发展,形成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活态保护"链,并将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非遗现代生存空间的构建和非遗的现代产业化途径等3个方面落地提出建议。

  • 产品设计作品 2020-06-01

    作品说明,1、非遗中“工匠技艺”的创新设计研究一灯具设计灯具设计的元素是取自南通板鹞风筝,结合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工匠技艺”,主要从材质、工艺、造型等几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巧妙的将传统技艺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之中,首先在材质方面,选用传统板鹞风筝的江南笔竹,利用竹子的强度保证灯具主体框架的牢固度,其次在工艺方面,灯罩则用超薄的竹篾编制而成,最后在造型方面,灯具主体立面呈板鹞风筝的八角形,灯罩部分巧妙的将风筝常见造型图案化,并采用现代设计中的四方连续的构型方法进行组合

  • 京剧视觉形象在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2020-06-01

    京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文化传承中占据着极强的地位。但在当前的环境下,京剧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传承和发展模式。打造非遗文创品牌理念,便可为京剧的发展提供途径,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改革和创新。本文拟从京剧视觉形象的角度,通过分析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和京剧视觉形象之间的融合关系,论述京剧视觉形象在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和优化措施,意在进一步提升京剧视觉形象产品的设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