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91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915)

共检索到 2915 条数据

  •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0-06-01

    基于点格局分析、核密度分析、热点聚类等方法,以中国4批次3 140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呈聚集分布态势,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2)从类别来看,表演艺术类聚集于京津冀与冀鲁豫、长三角、粤闽沿海、湘鄂贵地区;传统手工艺类聚集在长三角、陕晋交界、京津冀地区;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类聚集在长三角及黄河下游地区;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主要分布于京津冀地区;社会实践、仪式与节庆类多分布于东南沿海。(3)从批次来看,前两期非遗项目较多;后期更重视经济不发达地区非遗项目的开发。(4)非遗项目的两个分布高核区分别位于京津冀和长三角。(5)非遗分布趋向于地势比较平坦、气候温暖宜人、水资源丰富、阔叶林为主的平原和低山地区,以及历史文化悠久、民族聚居、经济较发达区域。

  • 纪录片《传承》第二季中少数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意境营造 2020-06-01

    纪录片扮演着文化记录者的角色,利用影像的力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视觉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其成为文化记忆的重要文本。纪录片《传承》第二季共记录了35位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其中,分布在黑龙江、贵州、新疆、内蒙古、西藏等地的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共有14位,充分展示了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文化底蕴与传承魅力。一、文化记忆的维度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文化记忆不单是对经典文化的符号化表征,还代表着人们对特定族群文化的集体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非遗的经济发展研究——以广绣为例 2020-06-01

    广绣作为广府文化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之一,反映了岭南人民各时段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但在市场化和工业化的影响下,广绣由曾经的皇室贡品到如今无人问津。因此,如何保护与传承广绣刻不容缓。文章基于现代化国家战略背景下,对广绣的发展进程进行解读,并基于非遗的传承视角提出兼具文化和创意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出海战略思考。

  • 活在民间的“阿诗玛”——云南叙事长诗《阿诗玛》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玉芳访谈录* 2020-06-01

    传承人简介:王玉芳,1942年12月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宜政村,被称为"活在民间的阿诗玛"。2006年,叙事长诗《阿诗玛》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王玉芳被命名为《阿诗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也是目前惟一健在的《阿诗玛》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玉芳从小向父母学唱《阿诗玛》,年纪轻轻,就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金嗓子"。46岁时,参加了石林彝族自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0-06-01

    21世纪,国家层面展开了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是一项关乎人类的共同利益和中华民族文脉传承的大事。这一项工作在政府的主导下,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学术支持,社会民众的广泛参与,经过10余年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事件,一大亮点。

  • 学校教育视野下的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研究综述* 2020-06-01

    在学校开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对这一问题理论层面的研究重在探寻学校少数民族"非遗"教育的理论基础、法律和政策、价值与作用;在实践层面主要围绕学校"非遗"教育的理念与目标、专业与课程、教育教学方式、评价机制、师资队伍与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呈现多元化的理论视角以及地域性、交叉性特征,但优秀研究成果缺乏有效推广,实践研究缺乏一定的持续性。以多学科交融的视角构建"非遗"学校教育的理论基础,提升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有效指导是这一领域研究的应然追求。

  • 云聚乡情 年味暖心 2020-06-01

    年画与春联、灯笼与秧歌、剪纸与面塑……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数百项非遗项目与春节有关。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国人除旧布新的重要时间节点。春节前后,几乎每个地区都会举办盛大的民俗活动,表达对春天的期盼和祝愿。千百年时光荏苒,一项项充满地域风情的年俗,逐渐积淀为我国独特的文化现象。舞龙、杂技、抬阁、糖画

  • 资讯 2020-06-01

    非遗牛年大集云上开启(本刊讯)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共同主办的"非遗牛年大集"活动于2021年1月24日启动。活动以"寻得年味,解得乡愁"为主题,即日起至2月26日,消费者可以畅享"看非遗直播、购非遗好物、品非遗美食、赏非遗绝技"的线上大年集。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王晓峰表示,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受疫情影响,很多人都积极响应"非必要不返乡"的号召,就地过大年。此次"非遗牛年大集"为不能回乡的人们搭建了一座情归乡里的"云桥",用非遗解乡愁。"非遗牛年大集"也为广大非遗传承人搭建了一个展示技艺、走进生活、走向市场的桥梁。希望通过"非遗牛年大集",让更多人认识非遗、喜爱非遗、保护非遗,进而推动非遗回归千家万户、回馈百业千行,实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李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