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91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915)

共检索到 2915 条数据

  • 何以“原生态”? ——对全球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反思 2020-06-01

    对应于中文语境"原生态"一词的"本真性"(authenticity)早在2011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决议规定禁用或慎用。而在中国音乐界,"原生态"仍被作为代表着非遗保护方向的标准词汇广泛使用。"原生态民歌"从"民歌"到"唱法"在一定意义上经历了一个被建构的过程,更经历了语境化、去语境化与再语境化的过程。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立场的不同步,造成"原生态民歌"登上大众传媒后,歌手与学者在诉求上亦存在根本差异。我们有必要对"原生态"现象及其透射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多样性问题进行深度反思。

  • 大咖齐聚京城 用非遗点亮生活 2020-06-01

    日前,中国非遗又传来好消息。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两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遗项目列入该名录(册),位居世界第一。近来,非遗这个关键词频频登上热搜,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非遗助扶贫……毋庸置疑,非遗已渐入人心,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淮腔裔韵”的形成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记国家级淮剧非遗传承人裔小萍 2020-06-01

    近期,由江苏淮剧博物馆制作拍摄的国家级淮剧非遗传承人裔小萍老师的艺术人生专辑正式完成上报。裔小萍女士是著名的淮剧表演艺术家,早年出生在上海,父母辈都是沪上知名的淮剧演员。良好的艺术熏陶,严谨的言传身教,使她在江苏、上海两地淮剧界都享有一定的声誉。这位淮剧功勋艺术家常年生活在基层一线,默默为人民群众送欢乐,送精神食粮,得到了人民的喜爱,2009年,她光荣地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

  • 基于档案多元理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管理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从20世纪50年代被提出以来,逐渐受到各国重视。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条约》,非遗保护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化管理作为非遗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引起了档案工作人员及非遗研究人员的重视。如今,我们处在一个多元的文化社会中,档案工作也应该适应多元文化的要求。笔者从档案多元理念的4个角度讨论在多元文化中如何开展非遗档案化管理工作。档案多元理念与非遗档案化管理

  • 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2020-06-01

    7月3日,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新闻发布会(以下简称"发布会")在北京咏园举行。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发展处处长郝永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副会长孙淮滨,云南昆明学院校长黎素梅,首创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苏朝晖等领导及嘉宾,50多家综合和行业媒体代表出席了发布会。

  • “《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理论与方法》发布暨非遗图谱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 2020-06-01

    图的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图谱编制理论与方法》成果发布暨非遗图谱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于2020年11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国家重大项目成果,对非遗图谱研究的学科意义、学术视野、理论体系、治学理路与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对非遗图谱研究成果进行探讨。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蔡丰明指出,非遗保护工作日益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必须集聚更多力量投入非遗研究

  • 南宁市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推进工作研讨会召开 2020-06-01

    本刊讯1月15日,南宁市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中心召开南宁市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推进工作研讨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南宁市有序地推进中小学非遗教育工作,非遗进校园活动陆续开展,多所中小学校也开展了非遗相关活动,并把中华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融人教育的各个环节,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南宁市中小学非遗教育将从多个方面发力,包括遴选第一批非遗教育

  • 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一、引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部分简称“非遗”)与中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传承非遗是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环。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与撞击日趋激烈,我国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遗文化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媒体传播范围、传播方式以及传播渠道,非遗与时代相结合将增强非遗的能动性,新媒体时代的数字化传播形式指引着非遗传播与发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