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73)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73)

共检索到 273 条数据

  • 非遗文化与文创设计研究 ——以“南京剪纸”为例 2020-06-01

    随着创意新时代的到来,文创产业作为传统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为非遗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南京剪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是南方剪纸的主要代表,在中国非遗文化发展过程中占据着相当高的艺术和美学地位。文章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出发,在保留南京剪纸艺术价值的前提下,对其进行风格和形式上的创新性开发,使南京剪纸朝着新的发展方式迈进,以期促进城市相关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 校企合作模式下非遗进课堂实施途径探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生活习俗以及更多形式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较多,有利于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感.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教学内容,更要加强学生自主理解,主动弘扬的意识培养.作为我国知识文化传播的主要场所,学校教学中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不仅是对人文习俗与传统文化的保护,更是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的具体策略,为中职学校进行非遗校园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育实践研究 ——以桂林师专广西非遗文化特色课程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传承与高校教育融合是目前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传承推行的政策之一。针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的课程雷同、无文化内涵建设、无专业特色问题,高职院校要将广西非遗文化特色课程融入旅游管理课堂教育,从课程的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条件、学习评价等方面设计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教育实践活动,打造地方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开辟非遗文化传播的新空间。

  • “非遗+文化”模式下文创产品的营销策略探索 2020-06-01

    我国目前的文创产品产业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产品,需要在产品的营销过程中,通过相关资源的合理投入和营销方案的科学配置,方可让最终取得的产品营销水平提升。本文基于对非遗文化产品文化营销现状的分析,结合对于该营销工作目的的探讨,提出目前文化营销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 绵阳市体育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盐亭桃子龙为例 2020-06-01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绵阳市体育类非遗文化——盐亭桃子龙的保护与传承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了该项目的起源、制作工艺、表演方式,研究结果发现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中存在如下问题:传承人老龄化突出、外来文化的渗透、传统观念保守、发展资金短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几点策略.通过对本项目的研究,希望给今后的学者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让这项非物质文化在民间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 刍议“非遗”瑰宝铅山连四纸的保护与发展 2020-06-0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用薄薄的一张纸托举世界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毫无悬念地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凝聚自然之精粹的传统手工造纸技艺正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本文将主要针对"非遗"文化视角下铅山连四纸的保护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加强传统手工造纸保护和发展的策略及建议。

  • 基于互联网+的非遗文化传承之路探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堪忧,传承乏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从政府到社会、从中老年人到青年学生,非遗逐渐被重视和持续关注。当下国内互联网+风潮正当其时,互联网+文化已经进入文化建设的战略层面,互联网+非遗文化成为颇具吸引力的话题。有必要基于互联网,利用新媒体技术探索非遗文化的有效传播和发展,实现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互联网+背景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进行融合发展,探索互联网+非遗的路径和方法,以期形成非遗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新局面。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模式探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保护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继承。结合临县义居寺保护开发实际,阐述非遗保护创新模式的意义,探求非遗保护创新模式的措施,提出要构建与文化产业和谐发展模式、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培养非遗保护相关人才、推进全民化参与,让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