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73 条数据
-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对非遗文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仍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在新媒体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新式视频技术的优势,彰显出非遗文化的价值,从而更好地满足国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许多人重点关注的问题。由此可见,研究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对非遗文化传播的影响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本篇文章在剖析新媒体的基础上,提出传播非遗文化的举措,希望能够对相关的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启示。
-
非遗文化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01
以非遗文化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关系及应用为内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创设计的创新来源,提出非物质文化创新设计的概念,即非遗文创。基于非遗文化资源基础,分析非遗文化融入文创设计的可行性,归纳出非遗文创设计的核心原则和创意思路,通过实际设计案例打造非遗文创品牌实现两者融合发展,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文创设计新理念。
-
新媒体时代戏曲类非遗文化的民间传播途径探索 ——以长沙民间昆曲社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新媒体时代为非遗文化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目前,以昆曲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新的传播特点,通过线上和线下的联动重构了昆曲文化场域,为昆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同时昆曲的民间传播还存在着专业人员缺乏、曲社缺少合作和发展动力不足的局限。只有重新省视昆曲在民间传播中的挑战与机遇,才能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地传播昆曲。
-
文化扶贫背景下乡村非遗文化的传播新思路 2020-06-01
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地方的文化记忆,是振兴乡村的基础之一。受到地域及物质、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乡村非遗文化的传播一直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短板。在目前文化扶贫的背景下,乡村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得到重视,同时,移动互联时代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尤其是网络直播、短视频的兴起为乡村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对此,本文分析了当下乡村非遗文化的传播困境,并对移动互联时代乡村非遗文化的传播新思路进行了探究。
-
漳州非遗文化在钟表设计中的开发策略 2020-06-01
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同时又是"中国钟表之城",开发具有漳州非遗文化特色的钟表产品,有利于本土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促进本土非遗文化和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对助力漳州非遗文化系列钟表品牌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文化融合和产品开发的角度探讨漳州非遗文化与钟表设计的结合,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和方法。
-
群众文化活动中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的作用 2020-06-01
现如今,文化已成成为了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灵魂,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表现。而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与群众文化活动之间也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分析,可以很明显的发现非遗文化保护传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制定出非遗文化保护的相应措施,并结合实际的情况对文化进行创新,确保群众文化特色,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与设施的建设,促进群众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
非遗文化进校园实现路径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来的绚丽瑰宝,每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弥足珍贵的,都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重视去保护的,但如今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论文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意义,提出了高职院校需要加强非遗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非遗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并实践的构想。
-
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2020-06-01
我国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其中蕴涵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这些元素不仅具有极高的装饰性,而且沉淀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将其应用在平面设计中,有利于帮助我们寻求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契合点,通过多层面的分析,再次展现非遗元素的璀璨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