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73 条数据
-
非遗文化元素运用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方向研究 ——以扬州瘦西湖景区为例 2020-06-01
扬州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本文从扬州非遗文化元素着手,针对目前扬州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存在的问题,以扬州瘦西湖景区为例,研究如何将扬州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文化创意产品中,发散思维,提升创意,拓展文创产品的实用性。
-
浅谈大数据背景下的“阳新布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机制更新 2020-06-01
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传承与传播一直是现存的一大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介入大众的视野之中,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文章以"阳新布贴"为例,分析其传承现状与传播困境,发现其于当前存有的不足,并基于时代背景,提出构建立体传播渠道、"非遗"结合新科技,创新发展"阳新布贴"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全新的产业发展机制。
-
如何开展非遗文化与动漫文创教学的融合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类生存发展得以保障的基础之一。近年来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领域中,将非遗文化转化为动漫文创的作品备受大众亲睐。发掘非遗文化,用流行表达方式带动传统文化的传承;让有趣的非遗项目“活”起来、“动”起来;在创新中彰显山东优秀文化的时代价值,是当下动漫教育者必须探究的重大课题,也是每一个山东动漫人的责任。本文首先对于非遗文化和动漫文创的概念分别进行阐述,同时对非遗文化和动漫文创教学融合的意义进行分析,最后对于非遗文化和动漫文创教学的融合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合理开展非遗动漫文创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
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 2020-06-0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是人类文明得到进步的重要表现。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通过分析非遗文化保护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非遗文化保护传承过程中的问题,探索非遗文化保护的传承措施,提出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文化创新,保护群众文化特色,完善管理机制与设施建设,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促进群众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
非遗保护传承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2020-06-0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其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着一个区域范围内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世世代代的文化保护和传承上也留下了较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更加广泛的存在于民间,也表现在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文章就群众文化和非遗文化的内容、宝应非遗传承现状以及非遗保护传承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实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等方面有所帮助。
-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对非遗文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具有鲜活生命的文化基因。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为了有效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继承和传播非遗文化资产,就需要充分发挥视频技术工具的优势,使得非遗文化的发展不仅停留在一些图片或者文字上面。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工具对非遗文化传播的影响,并针对如何更好地弘扬和传播非遗文化,使之和现代视频工具有效融合起来,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
依托名师工作室实现“非遗文化传承”进校园的思考和实践 2020-06-0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智慧的结晶,也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础。当前社会,随着外来文化的涌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例外。因此,从非遗文化传承的特点出发,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特征,搭建于名师工作室之上,让非遗文化传承找到相应的平台,为实现"非遗文化传承"进校园助力。在校园开展非遗文化教育,是丰富当前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主要从"非遗文化传承"进校园的重要性以及依托名师工作室实现"非遗文化传承"进校园的策略这两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
从“盲盒热”看非遗文创跨界融合研究 2020-06-01
目的:发掘非遗资源在“互联网+”以及新消费时代的再利用,增强非遗单品经济与文化价值的同步提升,为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界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以目前国内最大的盲盒品牌pop mart泡泡玛特系列盲盒下毕奇龙宝宝苗族手办为个案,通过对其产品设计开发及销售的现状进行剖析,寻求适应时代发展的非遗衍生品设计新思路.结论:当代非遗文化产业应设计出既符合时代脉搏又与人文精神相接轨的新型文创产品,实现从文化遗产到文化遗产资源的升级,逐步形成文化遗产与周边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