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73 条数据
-
非遗文化元素运用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方向研究——以扬州瘦西湖景区为例 2020-06-01
扬州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本文从扬州非遗文化元素着手,针对目前扬州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存在的问题,以扬州瘦西湖景区为例,研究如何将扬州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文化创意产品中,发散思维,提升创意,拓展文创产品的实用性.
-
非遗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优化路径分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相关节目的编排与制作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文化,因此对相关节目的风格、内容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当前非遗文化类电视节目的问题与不足出发,对非遗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要点加以探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关的优化路径。
-
非遗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以南通“非遗故事”文创产品设计为例 2020-06-01
作为江苏省的地级市——南通,《南通范氏诗文世家》是其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项。虽然目前南通非常重视对非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然而非遗开发工作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将《南通范氏诗文世家》中的家风文化元素应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中,可以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独特性,同时也为南通非物质遗产的传承提供新思路。
-
非遗文化活化项目传承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初探 2020-06-01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有优秀的传统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地方音乐类非遗融入高校音乐教学中,是对当下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补充,让学生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品位,促进非遗文化活化项目在高校教学中的落实。大运河文化是活的文化遗产,代表人类迁徙流动,产生文化的时空的交流。该研究从非遗不同层面的文化研究入手,以京津冀大运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为基础,将运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艺术形态表演功能与传播手段有机结合,对运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的历史及未来对社会形态文明建设产生的作用进行精确判断。
-
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创新研究——以昆曲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世代承袭的无形文化遗产,但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日渐濒危,亟须加强保护.文章以非遗项目——昆曲文化为基础,提取昆曲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结合产品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试图设计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昆曲文创产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产业与文化相融合,最终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的目的.
-
非遗老手艺 脱贫新动力 2020-06-01
侗族大歌、布依族八音坐唱、丹寨石桥古法造纸、牙舟陶、玉屏箫笛……贵州是非遗文化和传统工艺丰富多彩的旅游大省,古朴多姿的黔中民族文化,是最鲜明的贵州印记、贵州特色、贵州标志,也是贵州最亮的风景眼、最浓的乡愁源。近年来,贵州坚持传承非遗文化、保护非遗手工技艺,并积极将其投入脱贫攻坚工作中,非遗老手艺成为脱贫新动力。据统计,目前,贵州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世界级名录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5项(140处)、省级561项(709处),位居全国前列。
-
文化创意视角下的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研究——以凤阳县为例 2020-06-01
凤阳县有着享誉全国全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发展趋势良好.但笔者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本地非遗旅游文创产品开发内涵深度不够,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意与设计感,宣传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为此,笔者设想通过加大地方宣传,以创意为指导,提取凤阳非遗元素,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创IP等途径去开启凤阳非遗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
非遗类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保护 2020-06-01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组成,其中传统音乐蕴含着不少文化、民俗、审美等价值,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需要被人传承与保护.而非遗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离不开专业的音乐人才,而音乐人才又主要来自各大高校.因此,高校在非遗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具有难以替代的地位,故本文以高校为切入点,探讨了如今非遗音乐文化在高校中被传承或保护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提出一些策略与建议,以实现让非遗音乐文化更好地被传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