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31 条数据
-
浅论非遗视域下中原曲艺文化的创新性传承 ——以“非遗有范儿”为例 2020-06-01
非遗有范儿是华夏非遗馆(中原馆)与河南范军艺术工作室共同打造的非遗活态传承保护演艺项目,旨在依托华夏非遗馆(中原馆)文化氛围浓厚的场馆优势,借助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河南曲艺领军人、非遗有范儿公益传扬人范军的影响力,深耕传统文化,以更加时尚新颖丰富的形式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以曲艺为主,又具有时尚感的文化艺术品牌。它由郑州嘉佰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全程运营,是河南省唯一一家市场化运营的非遗文化展示平台。
-
云聚乡情 年味暖心 2020-06-01
年画与春联、灯笼与秧歌、剪纸与面塑……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数百项非遗项目与春节有关。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国人除旧布新的重要时间节点。春节前后,几乎每个地区都会举办盛大的民俗活动,表达对春天的期盼和祝愿。千百年时光荏苒,一项项充满地域风情的年俗,逐渐积淀为我国独特的文化现象。舞龙、杂技、抬阁、糖画
-
让“非遗”文化薪火相传 ——采用闭环式工作法建好“非遗”传承教师队伍 2020-06-01
山东潍坊市老年大学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一项重点。众所周知,口传心授是非遗传承的重要方式。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精心打造一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师队伍。近几年来,潍坊市老年大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师培育过程中与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简称:潍坊非遗协会)合作,共同开设潍坊市老年大学
-
首次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及柒牌基金成果展 2020-06-01
首次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作为大会主要内容的静态展即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基金项目部分成果展”应邀举办,呈现了柒牌基金项目在纺织印染绣及服装等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及保护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成为纺织行业与社会各界通力协作传承创新纺织非遗的新起点。
-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2020-06-01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并进一步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历史担当。多年以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已全面完成非遗普查工作,建立了非遗四级名录体系,拥有了一套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服务系统,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得到有效保护,非遗保护场馆及保护基地建设逐步规范,非遗立法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环境可持续性 ——以“藏医药浴法”申遗实践为主线 2020-06-01
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于2018年11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该遗产项目的申报材料经审查机构推荐,被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认定为申报范例。文章基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设立代表作名录的宗旨,围绕"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可持续联系"说明"藏医药浴法"申报材料编制工作的基本定位;进而参照委员会决定和审查机构推荐意见对该遗产项目列入代表作名录的关键评价,讨论申遗实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对接,兼议中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保护实践。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名录项目评审机制与非政府组织认证制度:合作、博弈与对话 2020-06-01
文章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出发,一方面基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相关规定,分析非政府组织与该《公约》管理机关之间合作关系的确立和维护;另一方面以非政府组织认证制度与非遗项目评审机制之间存在的制衡性因素、矛盾性张力和演变轨辙为基本线索,观察非政府组织与其他保护非遗行动方之间的合作、博弈与对话。通过反思十多年来在国际非遗保护领域长期处于前端位置的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层面参与《公约》实施的具体作用和面临的困境,我们可以切实跟踪《公约》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向,进而针对中国的相关实践提出对策性建议。
-
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2020-06-01
潍坊市拥有久远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本文在对潍坊市非遗资源的类别、数量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从空间布局、旅游价值和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3个方面分析评价其旅游开发潜力。针对不同非遗项目提出相应的开发模式,并提出了潍坊市非遗与旅游融合的建议,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