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80)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80)

共检索到 180 条数据

  • 高校传承与创新“帕拉孜”编织工艺的实践研究与探索 2020-06-01

    传统“帕拉孜”编织工艺对新疆而言,不仅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对新疆民间文化的传承有重要印证作用。近年来,对新疆传统“编织工艺”的实践研究成为很多国内外学者和高校关注的课题,他们致力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上做出更多的探索和贡献。“非遗文化走进高校”成为现在很多城市的热门话题,高校不光有传承发扬文化产业的使命,同时也具有产业创新与设计研究的优势,故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的研究特长,在校深入开展创新与实践项目,成为当下值得思考和讨论的议题。

  • 地方高校与传承人家庭协同参与下的凤翔泥塑传承研究 2020-06-01

    非遗活态保护的关键在于为传承人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陕西省凤翔县六营村的彩绘泥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面临着代际传承的困境。本文从凤翔泥塑发展概况入手,剖析泥塑家族代际传承中的问题,探讨凤翔泥塑家族传承人与地方高校协同参与下的传承模式,寻求凤翔泥塑活态传承和生产性保护的可行性路径。

  • 创新“非遗”传承机制 “记忆档案”焕发青春 2020-06-01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校四大基本职能之一,高校如何依托人才和学术优势,将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纳入职责范围,让"记忆档案"焕发生机和活力,十分重要,意义深远。为此,笔者所在的六安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不但使部分皖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皖西"非遗")得以传承、保护,而且还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素质拓展之中,提升了校园文化内涵,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

  •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承的瓶颈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6-01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音乐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载体。高校作为培养高等音乐人才的文化场所,具有传承音乐类非遗的优势。但是由于高校非遗课程建设的不完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材存在缺失等多方面问题,导致音乐类非遗在高校的传承陷入瓶颈。文章对音乐类非遗在高校传承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了音乐类非遗在高校传承的路径,以期能为解决非遗传承受阻提供一定的帮助。

  • 试论“高安采茶戏音乐研究”文献引入地方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意义 2021-08-26

    试论“高安采茶戏音乐研究”文献引入地方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意义

  •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承及创新——以西北民族大学非遗培训为视角 2020-06-01

    甘肃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省区,2015年西北民族大学申请承办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成为全国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参与高校。文章以地方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为基础,结合两期洮砚及砖雕传承人培训及课程设置,通过分析非遗项目,创建非遗传承人和高校互动的模式,阐述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在具体分析非遗课程的基础上,对非遗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加以探索,旨在为甘肃非遗的研究发展提供支持。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及创新——以江西赣傩非遗为例 2020-06-01

    该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为前提,结合高等教育承载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以及国际交流的多重职能,将高校艺术教育与赣傩艺术传承相结合,以推动对赣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探讨将赣傩反哺民间的传承与创新路径,总结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取得的传承与研究赣傩艺术的成果。

  • 谈高校非遗课程如何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完善研究 2020-06-01

    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并不是很健全,本文从高校非遗课程的设置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如何完善做出专业性的分析和有针对性的完善探究,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真正的有法可依,有法可寻,对我国现阶段正在流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