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80)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80)

共检索到 180 条数据

  • 非遗传承与高职艺术教育结合的可行性研究 ——以珠海艺术职业学院“三灶民歌进校园”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虽然近年来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保护,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仍需要新的传承基地和传承人。高校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智力库和人才库正是最佳选择。鉴于此,本文将对珠海非遗三灶民歌与珠海艺术职业学院的互动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其他地区的非遗保护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 非遗视角下传统竹加工技艺在高校的传承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关系民族文化的延续,高校作为人才、智力、科研等资源的集聚地,应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创新、民间民族文化遗产传承的功能.传统竹加工技艺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派生出多样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伴随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包括竹加工技艺在内的诸多非遗项目都面临传承断代、与市场发展脱节等问题.因此基于高校资源优势研究传统竹加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对于其存续与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对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2020-06-01

    高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优劣影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传承,影响着高校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意识和文化自信。高校存在教师素养有待提高、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同度低等问题。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性教学应以保持非遗文化原真性为前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应主导工艺技能课程,课程建设应体系化,这样,才能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 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校企融合发展研究* 2020-06-01

    对校企融合发展的现状、优势分析、实践探索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旅游产业为切入点探讨校企合作促进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开发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传统体育旅游景点和体育体验活动,充分融入新的文化创意,深挖项目的精神内涵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运用大众媒介等现代科技扩大传统体育文化影响力,为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发展寻求突破口。

  • 地方高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课程”的实践 ——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 2020-06-01

    以“地方特色文化”为切入点,探讨了地方高校以图书馆为媒介参与非遗保护的主要内容,以湖州师范学院“左尧微言堂”为载体,提出通过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选课进行非遗保护,对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了论述,达到有效保护、传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 高校图书馆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色定位 2020-06-01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留下来的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结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研与教育价值,它与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息息相关。高校图书馆作为存储和传播信息的科研服务部门,文化传播的阵地,应该主动承担起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主动参与到非遗保护工作中来,在思想上充分认识非遗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参与非遗保护的必要性,认识自身所拥有的实力和优势,找准角色定位,努力发挥其重要作用,在推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从师承到研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新变化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2020-06-01

    伴随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非遗传承的关注,非遗传承的内容与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传承人进高校是近年来针对非遗传承人群的新举措。文章主要以文化部、教育部联合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来探讨新传承方式的可行性与局限性。

  • 地方高校如何传承区域非遗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界定为:面临“被各社区、群体、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我国是非遗大国,而随着现代生活的演变,传统非遗一方面大受国内外文化消费者的喜爱追捧,一方面又正面临严重的人才危机、传承危机。本文从教育的角度,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后、传承有序的现实途径。希望为读者们带来思考,也带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