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80 条数据
-
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保护 2020-06-01
达斡尔族音乐是我国非遗类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乌钦""扎恩达勒""哈库麦勒"等多个音乐文化形式,被列为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传统传承和保护的方式为基础,依托高校教育平台,是当代社会传承非遗类民族音乐的有效途径,因此应积极发挥地方高校对本地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传承的优势,推动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在高校中的活态传承,丰富我国非遗文化宝库。
-
非遗舞蹈进校园——地方高校民族民间舞课程改革研究 2020-06-01
近些年我国逐渐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很多地方高校均自觉参与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肩负起自身的一份历史使命和责任。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构成,在非遗舞蹈进校园的推动下,不断进行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有效提升地方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
关于高校非遗传承人才培养的思考 ——以川北大木偶传习班为例 2020-06-01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北大木偶不仅是我国稀有的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在国际上大放异彩,享誉盛名.为了确保木偶艺术的薪火相传,除了剧团带班的方式,更是联合多方办学办班.本文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的大木偶传习班为例,从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角度,着重分析高校非遗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对其实际的教育教学提出了一些思考
-
关于高校音乐教育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思考 2020-06-01
在每个民族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均是其文化瑰宝,是我国人民世代相传的优秀文化,有深刻的精神价值和历史积淀,是它们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但是大多是家族传承掌握着这技巧,通过单一化的一对一传播方式实现传承。高校音乐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培养音乐人才,依旧一定社会需求,为了很好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做到音乐文化教育和其项目的有机融合,立足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实现高校音乐教育特色创新,也实现非遗的传承及发展。本文主要致力于探究高校音乐教育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首先指出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结合阻碍其发展传承的因素,鲜明提出高校应尽的教育传承使命,从此详细的给出音乐类“非遗”受到高校的保护作用,以及理念践行策略。
-
基于传承视角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体育协同发展的模式构建 2020-06-01
目的:基于传承视角下研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体育协同发展的模式构建。方法:为确保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于传承视角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式,对湖南省多个体育“非遗”与高校体育融合发展状况展开调查,分析体育“非遗”与高校体育融合发展现状,并提出两者协同发展模式构建的相关建议,希望确保体育“非遗”研究、保护传承的同时,促进高校体育创新发展。结果:通过研究当前影响高校文化传承的主要因素,发现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高校对体育“非遗”的重视度不够、师资队伍缺乏以及体育“非遗”与高校体育融合度不够等主要问题。结论: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文化传承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包含构建体育“非遗”课程体系、组建专业师资队伍、展开民间调研、拓展课外教育途径等,全方位提高当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
-
晋南“非遗”民间舞蹈的高校传承与教学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的命题,如何合理的传承与保护是我们共有的责任。而将其引入高校进行传承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晋南"非遗"民间舞蹈为着眼点,从宏观上阐释"非遗"高校传承的重要性,继而对我院"非遗"民间舞蹈的传承状况进行分析,并探究了晋南"非遗"民间舞蹈的课堂教学实践,认为这种具有实践意义的高校传承模式是切实可行的。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活态传承与“设计工匠”培养 ——以德州黑陶为例 2020-06-01
近几年,各地非遗保护机构或个人非常注重与大中小学的合作,打造独具特色的"非遗进校园"品牌活动,运用优越的"校企合作"资源和高新技术手段培养"设计工匠",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提高国家软实力、顺应新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
-
高校视野下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文创产品研发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在高校日常教学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大势所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现阶段国内的非遗教学中的发展重点在于宣传和保护,从而忽略了非遗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审美内涵和经济价值,在教学中进行文化产品开发研究,将非遗文化内涵与现代文创有效进行融合创新,可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够更好的得到活态传承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