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4 条数据
-
珠海市斗门区国家级非遗装泥鱼习俗的传承与发展 2020-06-01
装泥鱼习俗是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一项极富地方特色的传统习俗,起源于清乾隆三十年,至今已有240多年历史。2011年装泥鱼习俗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本文对装泥鱼习俗进行溯源与发展现状进行剖析,基于保留传统文化精髓走文化创新发展探寻传承与发展空间,提出要拓宽思路,紧跟时代潮流,在保留其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走文化创新发展道路,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和挖掘力度,为传承与发展非遗文化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
承地方面塑特色 探创意实践之路——以《面塑鱼趣》一课为例 2020-06-01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学校是传承文化的基地,民族文化进校园,对于有效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自信非常重要,扬州高新区实验小学秉承"让每一朵花都绚丽绽放"的课程理念,挖掘地域特色,开发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特色校本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在一次次对教材实施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校美术教育中融入非遗文化课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创造美的素养。
-
广府文化影响下番禺沙涌鳌鱼舞的艺术表现特征 2020-06-01
番禺沙涌鳌鱼舞作为广东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府地区与水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艺术。得天独厚的历史与地理条件,决定了鳌鱼舞兼具传统的舞蹈功能和较高的民俗价值,它不仅是以一种活态的舞蹈艺术形式存在,而且还是融合多种姊妹艺术包括广东音乐、竹扎技艺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笔者通过广泛搜集和查阅相关资料,到当地进行实地采风调查,对鳌鱼舞进行文化根基的探索以及表演形式的探究,为了更好地保护广府民俗民间舞蹈艺术,符合我国对“非遗”的传承与保护趋势。
-
文化非遗生态:大水之中的大鱼 2020-06-01
所谓"大水之中必有大鱼",文化非遗行业就是这样,不论是宏观的中华传统文化还是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来就是包罗万象的,我们无需自我设限。文化行业的性质也决定了其的发展空间不会有天花板。但是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因此有必要给"文化非遗"这个概念进行诠释。2016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有关文化创新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