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试论拓印文化的“非遗”内涵 2020-06-01
拓印技术作为一项传统的技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传统技艺中的重要一部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拓印技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更加凸显,在文博事业和产业齐头并进、快速发展的当下,汲古开新,探索拓印文化的"非遗"内涵成为传承这一项传统技艺的重中之重。
-
影视人类学视角下“兰州鼓子”文化的传承保护研究 2020-06-01
兰州鼓子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曲艺形式,广泛流传于甘肃省兰州地区,同时也是生活在那里的老兰州人的难以舍弃的一个民间艺术瑰宝。其曲艺表现形式以坐唱为主,曲牌丰富,严格按照兰州方言行腔,乡土气息浓厚,有“艺苑奇葩,金城正声”之美誉,它是象征着兰州文化的一张名片,同时也是兰州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娱乐的形式,百看不厌。但是,在如今信息科技飞速发展,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同时,带来的却是传统文化的遗失。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步伐中,却丢失了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精神家园。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而与此同时,大量的传统文化形式还没有来得及保存,就已经消失不见。所以,利用视频拍摄的手段,通过纪录片的方式,以人类学视角进行拍摄,对“兰州鼓子”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影像记录, 使“兰州鼓子”非物质文化遗产突破地域限制得到共享,突破时间的限制使其变得可再生,使每个人变成文化遗产的继承者,唤醒人们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让非遗真真切切的进入我们的生活,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保护的良性循环系统,已经刻不容缓
-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 2020-06-0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而且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受到政府、社会、大众越来越多的重视,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很好地保护和整理,但是后继无人、地域限制、认知度小等问题让这些遗产频临逐渐消亡的状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目前承受着来自社会发展的强大冲击的压力,同时还面临着要突破来自自身的发展瓶颈。有一些被传承下来的非遗元素,如果单靠技艺是无法永久的流传。必须蕴含着支持的精神内涵,本文深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价值,其次对非遗元素如何应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上进行研究,最后概括“非遗”与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的必要性。将非遗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能够为保护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新的方向,同时也为本地区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贡献力量。把具有非遗文化精神的产品融入至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
水族非遗马尾绣传统工艺在现代高定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2020-06-01
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尾绣已经承载着数年的历史文化,是民间技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享有“刺绣的活化石”之称。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洪流中,人们着眼于社会上快速涌现又快速消逝的潮流,在追逐时尚化潮流的同时可能已经忘了我们本民族拥有的传统文化。例如水族的非遗文化马尾绣等传统精美的手工技艺元素,水族马尾绣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只能纯手工刺绣,不可以用机器刺绣代替的工艺,是刺绣的活化石,是文化精髓。通过使用马尾绣与现代高级服装定制设计相结合创新的形式,让这些优秀古老的的传统文化精粹走进大众生活,为大众所见,宣扬民族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印记,提高文化自信心。
-
画唐卡,是自己的选择 2020-06-01
走过暗的楼道,尽头拐弯,突然步入一处明亮之地。左面落地长窗,藏蓝色的窗帘拉了一半,窗下一个少年,坐在藏式座椅上,身体前倾,正对着画布专注勾勒。黑色渔夫帽,高鼻浓眉,牙齿雪白,在金色阳光里他就像藏族版吴亦凡。右面展示柜,雕花漆画,色彩与座椅上的暗红绣花毡子配应。这里是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基地,位于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创始人唐卡非遗大师罗珠巴松有事外出,《中国青年》记者釆访了少年的老师、巴珠的哥哥——桑杰,探寻年轻人对唐卡(藏式绘画)文化的继承
-
“贵族收藏品”上海绒绣的艺术价值 2020-06-01
在上海绣品收藏圈有两项被称为"贵族收藏品"的项目——上海顾绣和上海绒绣。前者起源于明代,以刺绣描摹历代文人画见长,亦画亦绣,为世所珍(图1);后者发端于19世纪末,以绒绣描摹西洋油画(图2),亦画亦绣,被称为"东方的油画",与顾绣中西相望,又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均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因存世极少,因此被称为"贵族收藏品"。然而与上海顾绣源于传统苏绣不同的是,上海绒绣是目前我国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唯一源于欧洲的项目,因此在非遗学术界也备受瞩目。
-
欧洲水利遗产的历史内涵与现状 2020-06-01
水利遗产是人类历史上利用水资源在当代留下的历史遗存,包括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两个层面。它不仅反映了历史上人们利用水资源的智慧和成就,同时也是今天我们所拥有的重要文化遗产,可以从中获得历史知识、经验教训和教育资源,更好地保护当代的水资源、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水危机。人类和水有数万年的互动关系,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水利遗产,这些遗产有的已经成为遗存,有的仍然惠泽今人。如今,这些水利遗
-
文化资讯 2020-06-01
(9月16日——9月30日)1.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完美落幕! 82万人次参观参与盛况创历年之最9月1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闭幕并举办总结会,公布了传统工艺比赛结果。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9月13日至17日在山东济南成功举办。5天里,博览会共吸引82万人次参观参与,规模和盛况创近年来山东举办文化类博览会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