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非遗”保护,在摸索中前行 2020-06-01

    在对“非遗”保护方面,我国所做的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一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越来越少,有些记忆甚至已经彻底消失却全然不被察觉。几年前的一场官司,苏绣《贵妃醉酒》被诉侵权,引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创作理念与现有法律“冲撞”的难题,当事人双方对“苏绣”技艺的知识产权概念的不同解读,引发了一次不小的“地震”。此案引起人们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一方面的确面临着诸多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显露出法律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盲区”。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尼西黑陶在独克宗古城文创产业中的应用 2020-06-01

    云南香格里拉县尼西乡的尼西黑陶是2008年入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黑陶美观大方,表面光滑,通体黑色,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本文通过尝试将尼西黑陶与独克宗古城的大转经筒的造型相结合,设计出一款黑陶储茶罐,并希望将尼西黑陶这一国家级非遗与藏族深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将尼西黑陶发扬光大。

  • 传承技艺 守住文化 ——说说咱们身边的非遗传承人 2020-06-01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一面历史的镜子,记载了流逝的岁月,记载了社会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历史感和沧桑感,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唤醒了人们早已渐行渐远的记忆。时移世易,社会快速转型、经济加速发展、消费需求多元,使得一些“非遗”时有人亡技绝的危险,其生存空间不断萎缩、传承者

  • 更深沉的自信,能持久的力量 ——让“非遗”的中华文化基因永驻你我的血脉 2020-06-01

    你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吗?那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节庆、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传统手工艺技能、对自然界和宇宙的传统认知等,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非遗"依托于人类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 东莞非遗“千角灯”的艺术资源及其衍生品的设计 2020-06-01

    东莞"千角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传源于宋朝,集书画、剪纸、刺绣等民间手工艺于一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宝贵的艺术资源。怎样将其艺术资源发掘和传承,该文作者认为高校可根据教学特点将"千角灯"的艺术资源融入学科课程,结合现代设计方法进行创新性的传承,开发出符合现代审美趣味的创意产品,使东莞非遗"千角灯"艺术资源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 界首彩陶保护与发展的路径与原则 2020-06-0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部分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引导传统手工艺往产业化道路上去发展来解决它生存的困境,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在保证它的活态传承基础上合理发展经济?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界首彩陶为例,剖析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如何合理利用“非遗”资源,实现繁荣文化与发展经济双赢目的。

  • 泥塑惠人:非遗项目的校本化“活态传承” 2020-06-01

    江南名城,“醉”美无锡,有一朵散发着泥土芬芳的艺术奇葩,它就是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民族传统工艺——惠山泥人。惠山泥人造型饱满、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情趣盎然,被誉为“最具有东方神韵的民间艺术”。正是看到惠山泥人所承载的育人功能,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抓“根”握“本”,成立“柏小泥人”工作坊,让非遗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程,走进课堂。

  • 青神竹编的知识产权保护路径探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是历史传承。青神竹编作为典型的国家级非遗手工技艺,是眉山对外展示的名片。目前知识产权的保护仅限于平面竹编作品中内容图案和商标的保护,专利保护和立体竹编保护缺失。本文拟从法律角度详细阐述目前青神竹编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和下一步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