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634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6349)

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古老的锡器不老的手艺 2020-06-01

    非遗名片/北仑新碶锡器,以做工讲究、保存长久而闻名,目前已被列入宁波市、北仑区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承人贺信华师承父亲——老店贺仁泰锡业店创办人贺桂生,手艺精湛,作品自成风格。“盛水水清甜,盛酒酒甘醇,储茶色不变,插花花长久”——这句听上去像谜语的俗语,仿佛谜面应该是什么新材质的魔术瓶,却不知说的正是锡器,一种从古至今都被广泛使用的手工制品。餐具、酒具、茶具、祭具……在北仑锡器制作技艺传承人贺信华的家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经过时光淬炼的银灰王国,聆听了一段平凡而伟大的手艺人生。

  • 构建纺织非遗发展命运共同体 第二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2020-06-01

    去年11月,首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得到了纺织行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成为纺织行业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肩负新时代弘扬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命,加快振兴传统工艺的一次盛会。今年,第二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在各方面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已全面进入筹备阶段。7月19日,第二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昆仑

  • 福安畲乡银器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以“珍华堂”为例 2020-06-01

    福建福安有"珍艺闻八闽,银辉耀九州"之称的银雕技艺,其中以"珍华堂"的银雕技艺最具有代表性,该技法融合了汉族银雕和畲族银雕的技艺,并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与精神基础,畲族银雕技艺蕴含着畲族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内涵,承载着畲族悠久的民族历史,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银雕技艺在技法传承以及产品创新等方面正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如何从一个全新的视野分析当下的发展格局,找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显得十分重要。

  • “浑身板”舞蹈形态进入高校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初探 2020-06-01

    山西民间舞丰富多彩,被老艺人保留和传承下来。作为本地高等院校的民族民间舞老师,怀着本土文化情怀的一颗心。在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山西翼城《浑身板》不被关注,渐渐淡出历史舞台时,笔者深感惋惜,同时对本土舞蹈艺术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为响应我系转型大力发展山西民间舞蹈的号召,笔者在文中,对浑身板进入高校民族民间舞课堂的路径和方法,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山西舞蹈类非遗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 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机制亟待构建探究 2020-06-01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者,非遗传承人在继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非遗传 承人及其技艺进行有效保护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非遗工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要实现对非遗传承人及其技艺的保护,就必须 构建科学完善的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机制。本文笔者首先分析了我国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 这些问题提出了构建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机制的对策。

  • 基于文化自信下提线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 2020-06-01

    提线木偶戏在中国历史悠久。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进步,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些继承和发展提线木偶戏的策略,以期为类似艺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木偶戏在中国是一部珍贵剧种。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下,现代娱乐行业兴起对戏剧造成严重影响,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增加了对木偶戏的支持,其中一些被纳入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木偶戏发展传承做出贡献。 提线木偶戏表演是该我们国家剧种里面罕见的类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受影视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影响,木偶戏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强了对木偶戏的保护支持,同时将一系列木偶戏添加至国家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代表作名录之中。本文主要以五华提线木偶西切入,从实践与理论双方面探究如何在现代中继承并发展木偶戏艺术,提出相应的见解建议,以期为相关艺术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

  • 非遗传承谱写新章 匠心延续文化命脉——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开创非遗传承新局面 2020-06-01

    2017年11月18日下午,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院(以下简称非遗学院)揭牌仪式在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新校区隆重拉开帷幕。江苏省及南京市宣传、教育、文化、文联等相关部门和处室的分管领导,以及国家、省、市级艺术家、非遗传承人、非遗大师代表、南京“非遗”政校行企研职业教育联盟(集团)代表、建邺区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南京多所职业学校的校长、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师生代表和媒体代表400多人参加了揭牌仪式。现场古音袅袅

  • 贾家庄非遗传承与村落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2020-06-01

    位于山西省孝义市的贾家庄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村落,道德文化气氛浓厚,修建于元代的三皇庙体现了村人对平安健康富裕的祈求和对三皇文化的弘扬。形成于北宋年间的传统婚俗程式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贾家庄村是古商道的一处重要驿站,村落经济的发展仰仗着经商队伍迅速发展起来。本文将依据调查,分别讨论贾家庄村作为晋商古驿道的商业历史文化传统、从三皇庙透视出的人文历史文化,以及贾家庄非遗传统婚俗中蕴含着的深刻思想内涵及其继承与改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