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浅谈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 2020-06-01
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水平较快,人们在追求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对建设精神文明做出了许多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的重点工作。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够增强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艺+遗 传承千年之美 2020-06-01
9月19日,北京服装学院携手唯品会公益在北京时装周·王府井秀场联合推出"艺+遗,传承千年之美"新品发布会。本次作品根植于发现、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导入设计师资源对非遗产品进行美学重构与现代时尚化设计,以服装服饰、箱包鞋帽,首饰等产品为载体,为非遗产品开拓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用现代审美和电商运营促进非遗的活化和传承。
-
浅谈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 2020-06-01
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水平较快,人们在追求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对建设精神文明做出了许多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的重点工作。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够增强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刘云山同志参观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 2020-06-01
2018年11月8日,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原书记刘云山,在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唐登杰,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石建平的陪同下,参观考察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刘云山同志认真听取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的介绍,观看了德化陶瓷艺术精品展、福建农民漆画实验班成果展以及泉州提线木偶戏、周礼佾舞、闽派古琴等现场表演,向非遗传承人详细了解非遗项目的技艺特点,并勉励他们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努力,同时希望福建非遗工作者和传承人在文化交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走出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文化之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
基于地方依恋理论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海淀区上庄镇京西稻作系统为例 2020-06-01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不同于一些其他门类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化的遗产保护,它主要是通过依靠当地的村民作为维护主体,进行动态式保护,并以动态式保护理念作为指导思想的。实际上,遗产地的保护和居住地人们的意识、心态紧密相关,当前我国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并未引入"地方依恋理论",也并没有完全从村民的角度出发探讨遗产保护,这是目前我国遗产地保护的缺失。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将地方依恋理论应用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去,通过聚类分析不同特征的人群具有怎样的能力与需求,探索不同维度下人们的需求,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蔚县周淑英剪纸艺术馆馆长周淑英: 将非遗纳入教育教学体系 2020-06-01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和标志,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将促进民族文化与艺术繁荣发展.全国人大代表、蔚县周淑英剪纸艺术馆馆长周淑英呼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育教学体系,探寻行之有效的传承模式,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学习、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浓厚氛围.周淑英认为,将非遗纳入教育教学体系,是扭转非遗传承链条濒临断裂的现实需要,是提高教育精神文明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提升非遗传承人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促进非遗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
-
第二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将于11月举行 2020-06-01
7月19日,第二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昆仑饭店召开。本届大会将于2018年11月上旬在北京密云古北水镇召开,会期三天,主要内容包括:主旨大会、主题论坛,展示展销、非遗体验、服饰大秀,联盟签约,以及“首创杯”2018年度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评选、“首创杯”第二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指定文创纪念品设计征集两项系列活动结果揭晓及颁奖仪式。新闻发布会对第二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的主题“构建纺织非遗发展命运共同体”的三层内涵做了重点阐述。
-
非遗馆运营实践探析——以南京博物院非遗馆为例 2020-06-01
近年来,伴随着“非遗热”,大大小小、形式多样的非遗馆应运而生,这其中既有像中国昆曲博物馆、苏州评弹博物馆这样的单项专题馆,也有像南京市非遗馆那样设立在古建筑(甘熙故居)中的地域专题馆,而南京博物院非遗馆是全国第一家设立在省级博物馆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南博二期“一院六馆”之一,于2013年11月6日向公众开放。5年来,南京博物院非遗馆展示的项目不仅覆盖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还引进了其他省市的特色项目,采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