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南通板鹞:空中交响乐 2020-06-01
非遗项目解读 江苏南通是我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盛产板鹞,为全国绝无仅有.2006年5月20日,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南鹞北鸢两大流派的风筝在世界上久负盛名,南通是南派风筝的主要产地,南通板鹞以其形同门板而得名,以巨大、彩画、布满哨子、音量宏亮而成特色.
-
绣出的艳阳天 2020-06-01
马尾绣“非遗”人宋水仙 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间手工技艺,制作好的马尾绣精美绝仑、美仑美奂,宛若一幅彩色浮雕,被世人称为“刺绣中的活化石”。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揭去了蒙在水族马尾绣上的神秘面纱,马尾绣逐渐被世人所关注,从民间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层面,一跃成为三都旅游产品的龙头。
-
陶艺大师 高丙建 2020-06-01
高丙建 1962年生,河南禹州神垕人。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市级非遗传承人。1986年至1998年创立了东方艺术陶瓷厂,2009年创建金鼎钧窑。2011年被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授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称号。2011年获得许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钧瓷柴烧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2012年作品《手拉梅瓶》在河南省钧瓷窑变创新大赛中获得特等奖。
-
民间剪纸创作传承的数字化探索与实践 2020-06-01
民间剪纸艺术是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本文以民间剪纸的非遗价值为基础,探索高校艺术教育中的数字化艺术传播途径。通过对数字技术的运用和推广分析,阐述民间剪纸在形象传播、影像保存、互动体验、制作技术等方面的数字化探索和实践。
-
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分布特征 2020-06-01
研究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提升以非物质文化资源为精髓的陕西省品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次研究主要从五个批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序分布特征、类型结构特征、地理分布和流域分布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1)陕西省各批次省级非遗均聚集于西安市,且呈现出申报成果逐渐减少的特征;(2)类别齐全但类别间差距悬殊,其中最丰富的是传统技艺类,最缺乏的是传统医药类,各类别间具有阶梯型结构特征;(3)在宏观区域以关中区域为主,陕北、陕南区域较为分散;中观市域大体上呈以西安市、渭南市及咸阳市等周边城市为集聚中心,延安市和汉中市为两个基本点零散分布的格局;其流域分布特征与研究区内主要河流的分布关系密切.
-
探寻丝路之源的传统手工艺应如何创新保护——以泥塑为例 2020-06-01
近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之中,西方外来文化的流入带来了各种其他的艺术品,并且这些外来文化深受国人的喜欢与爱戴,导致了泥塑这种传统艺术品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之中。所以,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为了保护和发扬泥塑文化,其本身应该保持独特的民族性,并随着社会主基调进行创新性发展。政府应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承氛围,并坚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民化。落实到民众应该响应号召,关心中华文化,积极关注非遗文化课题。
-
新媒体语境下大运河(河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 2020-06-01
大运河不仅是中华文明史上的重大工程,也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伟大的工程之一,是涵养中华精神文明的“母亲河”。随时间的发展,京杭大运河在中华精神文明史的地位越来越得到彰显。作为别具物色的大运河河北段,成为国家第一批“非遗”项目,尤其是近年来研究与开发工作不断推进。新媒体语境下,大运河河北段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应该寻找到适合新时代发展特点,与数字化媒体相结合,提高对大运河非遗项目的发掘,更有利大运河保护与传承、传播与开发。
-
“新时代”非遗大师联袂打造“新文创”精品——“辉煌中国尊”走进“一带一路” 2020-06-0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新时代非遗文化顺应时代发展,助力中华文化展现时代风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波助澜。进入伟大新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需要创新,更需要出精品。近日,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并为新时代献礼而倾心打造的文创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