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349 条数据
-
回眸历史 前瞻未来 构建命运共同体 2020-06-01
在去年首届纺织非遗大会成功举办的基础上,11月15~17日,以“构建纺织非遗发展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在北京古北水镇举行。本次大会得到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和支持,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公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首创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中纺联驻潮州传统工艺工作站协办,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家纺行业协会、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支持。
-
资讯 2020-06-01
中国北京/创造共享价值助力非遗走进现代生活11月30日,2018“BMW中国文化之旅”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盛大开幕。本次活动由BMW中国文化之旅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联合举办。在成果展开幕式上,发布了实现市场化的“玉树印象”公益产品等一系列BMW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转化成果。“玉树印象”系列共计40余款产品,包含时尚家居用品和2019年春季成衣两类,涵盖防火毯、围巾、服装等。产品采用藏区牦牛绒为原材料,并融入玉树非遗手工编织技艺。
-
美食申遗何以独缺中国味道 2020-06-01
过去一段时间里,国际美食文化界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2017年12月7日,意大利那不勒斯披萨申遗成功,正式跻身“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是法国2018年1月宣布启动法棍申遗工作,总统马克龙亲自站台,在法国一家电台接受采访时公开称:“意大利那不勒斯披萨申遗成功后,他们(法国面包师)说,‘为什么法棍面包不行?他们是对的。”
-
浅析苏州二十四节气中民俗文化的承袭与保护 2020-06-01
2016年11月底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发对二十四节气的广泛关注。本文以二十四节气目前“重申遗,轻保护”的问题为研究视角,描述、分析二十四节气中的民俗文化,探寻苏州二十四节气中民俗文化的价值。进而结合本专业的相关知识,探讨民俗文化承袭保护的新方向,从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提出“重申遗,重保护”的措施,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行活态保护,为民俗文化的传承提出构想。
-
三位人大代表谈非遗传承和保护 2020-06-01
磁州窑富田遗址里的制陶艺人向学生示范制陶过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内容。本刊记者采访了三位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说,政府工作报告让非遗传人如沐春风、备受鼓舞,要争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弘扬者。 “艺人要有工匠精神” “拉坯是一个手随心塑的过程。
-
非遗传承要见人、见物、见生活 2020-06-01
6月9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为弘扬非遗服饰文化,9日下午,2018中国非遗服饰秀振兴传统工艺论坛“荣昌夏布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恭王府举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陈晓文,恭王府博物馆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保护中心主任孙冬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公室主任张家洲,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处长曹庭瑞,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春兴,重庆市纺织服装联合会会长马明媛,天津工业大学副校长赵宏,重庆市荣昌区文化委副主任张辉文,重庆市荣昌区经信委副主任陈杰;“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祁春英、专家委员会委员卢莹,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宏复,中国民族博物馆展览部主任、研究员覃代伦,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张义超以及院校、企业代表等参加了本次论坛.
-
共绘一幅“百寿图”——记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百寿图”主题社团 2020-06-01
小伙伴们听说过“百寿图”吗?知道它的绘画方法吗?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百寿图”主题社团就是为研究“百寿图”而设的社团群.自2013年开始,该社团群依托江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氏“百寿图”,对其丰富的寿文化进行研究和解读,实现文化传承.百寿图绘画社团用传统的工笔画、现代的油画等多形式的绘画方法,实现艺术传承;百寿图十字绣、钻石绣等社团用常见的工艺手段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目前南闸实验学校已被江阴市文广新局确立为非遗传承示范点,“百寿图”主题社团被评为首批“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请小伙伴们跟随初初的脚步,走近非遗,领略“百寿图”主题社团的风采!
-
襄阳“穿天节”俗语民俗研究 2020-06-01
经过几百年的流失,“穿天节”民俗在民间似乎已经无迹可寻。从民俗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襄阳的这个旧俗似乎就断裂了。在解放后,襄阳本地更是未曾听说过“穿天节”这一习俗。根据记载,“穿天节”民俗中最有特色的内容应该是“寻石”,具体而言,就是庄绰所记的“小白石有孔可穿者”,用襄阳民间方言来讲就是“带窟眼的石头”。讲到“窟眼儿石头”,在襄阳民间方言中就有相关的俗语。关于“窟眼儿石头”的俗语在很多本地学者中可能并没有听说,但是它毕竟是民众的俗语,是曾经广泛在襄阳流传过的,是人民口耳相传的文化,是“穿天节”的口头民俗,是“穿天节”遗留在襄阳民间的“风俗化石”,我们不仅需要研究它,也要把它作为新时代“穿天节”的一部分传承下去,是襄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