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7 条数据
-
三维技术下荆州“榫卯木雕”的保护与应用研究 2020-06-01
“荆州榫卯木雕”始于战国时期,在荆楚大地绵延传承至今,构思精巧,工艺独特,雕刻精湛,造型富于浪漫气息,具有浓厚的荆楚地方特色,是湖北省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作为“非遗”的荆州榫卯木雕“榫卯”是中国传统木工技艺之一,将此技艺应用于木雕即“榫卯木雕”。荆州榫卯木雕的独特之处在于“榫卯拼合”工艺,即将器物合理地分解为多个单件,分别雕刻成形,最后
-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衢州非遗的英译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的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传统。衢州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非遗是其鲜明特色之一。基于胡庚申教授所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中的"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翻译观念,该文主要从语言维度和文化维度来探讨衢州非遗英译存在的问题,并从"三维"翻译观念出发为衢州非遗的英译研究提供建议。
-
非遗文化旅游开发中的三维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 2020-06-01
我国是地大物博的多人口的国家,人口数量庞大且拥有较为长久的发展历史,积累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也有着属于该地区的民族文化以及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古人留给现代人们的物质文化遗产是非常多的,当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也有着许多需要进行保护以及推广的遗产。本文对运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对非遗文化旅游开发进行了发展探究。
-
数字化,描摹非遗之美 2020-06-01
穿越浩瀚历史长河,中华大地上,留存至今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可观。如何传承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维动画、虚拟现实、全息投影……本文以传统仪式“撒叶儿哺”等非遗项目为例,讲述如何运用现代数字化技术为非遗提供保护新方案
-
破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难题——基于富阳竹纸技艺"四体三维协同机制"的探索及启示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受到包括中央、地方、社会、学界等在内的全面关注,其中生产性保护是非遗保护中的一种重要模式.本文选择首批入选国家级非遗,属于生产性保护典型案例的富阳竹纸技艺项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富阳竹纸长达十年的生产性保护探索历程,归纳了富阳竹纸技艺近年来所形成的在生产性保护领域的有益做法,总结出富阳做法内在的机理,并将其做法提炼为"四体三维协同机制",以此为破解非遗生产性保护难题提供实质帮助.
-
基于三维分析框架的线性场域下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保护与活化分析 2020-06-01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入点,是实现传统农业文明传承与文化生态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关键举措。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作为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其保护与活化关乎铁观音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线性文化遗产理念是通过对沿线文化遗产有效串联,实现遗产传承的整体化与持久化发展。将线性思维融入铁观音文化系统保护与活化,基于线性文化遗产的特征研究构建三维分析框架,以此分析梳理铁观音文化系统保护与活化现状,进而从将遗产区的茶山村落串联成线,纳入沿线物质与非物质遗产(X-Y维度);形成"铁观音之路"的整体线性保护与活化格局(X-Z维度);实施"铁观音之路"沿线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类型的保护与活化措施(X-Y-Z维度)等方面,提出线性场域下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的保护与活化对策。
-
涉足三维领域 创新民族动画 古老皮影幻化新生 2020-06-01
2011年,皮影戏艺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会长李延年说:“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戏剧类非遗中,京剧有200多年历史,昆曲有600多年历史,而皮影戏有1000多年历史。”在中国,历史悠久的皮影戏不是某一个地区的特有产物,它的分布非常广泛,除了西藏和海南,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皮影剧团,一个省甚至有几十个剧团,这些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