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5)

共检索到 25 条数据

  • “互联网+”视域下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宝藏。它承载历代先辈的文化信仰和价值理念,饱含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情怀,宣示炎黄子孙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在工业文明和科技现代化的社会大背景下,拯救其脱离窘境便成为迫在眉睫的紧要课题。方法透析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瓶颈,找寻影响因素,提供解决对策。将非遗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进行保护与传承,构建"互联网+"对非遗保护与推广的有效路径。结论契合当今时代发展,注重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开展非遗资源辐射共享,扩大非遗宣传力度和传播范围,形成以互联网为媒介载体和技术手段的非遗保护与传承新局面。

  • 对央视《挑战不可能》珠心算节目的思考 2020-06-01

    珠心算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使得珠心算再次大放异彩,家喻户晓,同时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极大关注与重视。全国人大2011年6月1日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国家财政部办公厅2019年出台了《关于加强珠算心算传承发展工作的意见》,作为中国非遗和世界非遗的中国珠算,有了传承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特别是央视平台更是高调推出《挑战不可能》珠心算节目,让社会大众看到更加高难的别具一格的珠心算精彩。从而对珠算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具体感受与思考如下

  • 以传统文化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2020-06-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笔者所在的学校近年来将中华传统文化引入校园,尝试通过戏曲、诗词、书法等中华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物质根基:非遗校园传承1.让戏曲走进校园,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其

  • “新时代”非遗大师联袂打造“新文创”精品——“辉煌中国尊”走进“一带一路” 2020-06-0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新时代非遗文化顺应时代发展,助力中华文化展现时代风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波助澜。进入伟大新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需要创新,更需要出精品。近日,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并为新时代献礼而倾心打造的文创精品

  • 非遗视阈下传统手工艺人的传承困境及对策 2020-06-01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技艺,是农耕文明的代表性产物,是凝结民族智慧的历史与文化的载体,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传统手工艺逐渐衰落,一部分技艺水平高超、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濒危项目被纳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体系中。这些非遗项目主要包括传统美术类、传统技艺类、传统医药类以及民俗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0-06-01

    21世纪,国家层面展开了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是一项关乎人类的共同利益和中华民族文脉传承的大事。这一项工作在政府的主导下,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学术支持,社会民众的广泛参与,经过10余年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事件,一大亮点。

  • 短视频平台中非遗传播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研究 2020-06-01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之一,短视频平台能为民族间的交往提供一个虚拟形式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则为民族交流提供了手段、内容,并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在民族交往交流合作互动下,短视频平台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新的形式和行动机制。

  •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与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研究综述(上) 2020-06-01

    中国文化以多元、持久、深厚、独特著称于世,有着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于后人,泽被后世。随着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颁布以及2004年我国正式加入《公约》,政府、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益重视,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已被提升至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巩固本土文化主体性、加强民族文化认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